这是爱玛天真的地方,她在男人那里要求的从来只有爱情,而不做物质交易,也从来没有想过把男人当成过上好日子的捷径,后来她向老色鬼公证人纪尧曼借钱,对方要占她便宜,她愤怒地拒绝了,她不是妓女,她再堕落也没堕落为一个妓女。
那她的钱哪里来的呢?
来自居心叵测的商人勒乐。
他故意拿那些漂亮的东西给爱玛看,然后告诉她“不用着急给钱,手头紧可以借”,然后诱骗爱玛提前消费,诱骗爱玛欠下高息借款。
他就是19世纪的消费主义代言人,像伊甸园里的毒蛇一样在爱玛的耳边耳语“像您这样高雅的女人,只有好的东西才配得上您”,他就是19世纪的花呗、借呗、信用卡、小额贷、消费贷,“不用着急给钱,手头紧可以借”。
直到勒乐判断她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压榨的价值,才露出獠牙,他把债权转移给凶狠的催债人,爱玛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会被拍卖,就像信用卡欠到一定额度,没有按时归还的话,银行会打电话告知要对你发起刑事诉讼。
《包法利夫人》是1856年完稿的小说,但读起来却仿佛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故事。
一个女孩子可能从韩剧和言情小说里得到启发,开始勾勒自己的理想爱情:浪漫多金,潇洒帅气,爱我爱到不行,能给我满满安全感的男人就是我的理想型。
一个女孩子可能小时候看《一起去看流星雨》,觉得买衣服得去美特斯邦威,长大了后发现美特斯邦威是国产伪进口货,不仅不时髦还很土。又看《小时代》的小说和电影,认识了一大堆名牌,产生奢侈品崇拜。还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还有她追的名牌加身的明星带来的示范效应。
大众传媒,无论是小说,电影电视剧,还是广告,还是名人,似乎给什么是理想生活、什么是幸福人生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
人会产生一种错觉,人的价值等于他的附属物的价值,一个人买了一个昂贵的东西,就会成为另一种人。
如果消费不起怎么办?花呗借呗们,机构化的勒乐先生,正在批量地制造负债的包法利夫人。
但我始终不太愿意激烈地批判爱玛,因为我不愿意假装阶层不存在,假装人与人完全平等。
谁不想过更好的生活呢?如果出去旅行可以富游为什么要穷游呢?如果能住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谁愿意在小空间里研究收纳呢?如果有条件送孩子参加几万块钱的国外游学训练营,谁愿意让孩子在家里看电视呢?更有钱意味着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多的资源。
所以你很难说一个人错在*太多。
一样来这个世上走一遭,为什么别人过得富足舒适我却过得拮据辛苦?为什么我就只能削减自己的*来适应我的经济地位?如果是同一起点,因为能力的区别而拉开距离,那是我无能,那我认了,可,不是,而是因为出身,因为出厂配置不一样。我们越活也越发现世上也有太多身处优渥的人,并没有与之匹配的才和德。体态臃肿、举止庸俗的公爵夫人,因为出生贵族所以天生优越,过着爱玛梦寐以求的生活。
想到这一点,我们多多少少会心有不甘。每一个不甘过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包法利夫人的影子。
爱玛错不在她的*,错在不懂得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错在永远把生活的指望放在别人身上,错在用了偷情、撒谎和借债这样的错误方式来实现自己无法平息的*。
爱玛身上让我不舒服的地方
我对爱玛的同情多于讨厌,但她身上还是有一个让我极不舒服的地方。
那就是她对待女儿和丈夫的态度。
她的丈夫夏尔·包法利是典型的老实人。
可是平庸是错吗?他的出身和所受的教养就是那么平庸,他的智力和才能就是那么平庸,难道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爱就一文不值吗?
很想问问书里的爱玛:
你生病的时候,丈夫在你身边不眠不休地守了43天,为了你的健康,他离开自己已经站稳脚跟的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从零开始行医,为了满足你的*让你开心,他负债给你买了一样又一样超出你们家境的东西。你说了那么多谎言,他都信了,他信是因为对你盲目的爱。哪怕你死后,你留下的债务让他穷困潦倒家徒四壁,他变卖了所有能变卖的东西,可是你的东西他一样都舍不得买,你的卧室还是保留原来的样子。
对平凡的他来说“天地之大不超过你罗裙的幅员”,他也是所有男人里唯一真心的、始终如一的、无怨无悔地、毫无保留地爱着你的一个。
这样的爱,难道一文不值吗?
还有你的女儿,怎么可以呢?你想做贤妻良母的时候就把她接回身边,疼爱她,不想做的时候,就寄养在奶妈家。你举债去花天酒地,举债去给自己买一切想要的东西,你的女儿却穿得破破烂烂的。她想亲近你的时候,你把她推开,只是不想她的口水滴在你漂亮的裙子上。你和情夫纵欲,彻夜不归,女儿在家里想妈妈,哭到声音都哑了。
我心里隐隐觉得不该要求每个女性都充满母性,不该要求每个女性都把孩子的需求、家庭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前面。可是既然生下来了,基本的责任和义务是需要去尽的。
我对这个小女孩不忍,对善良到愚蠢、爱到盲目的丈夫不忍。
所以如果让我概述我对包法利夫人的态度的话,我只能说,她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她的*就是我们的*,她承受的求不得之苦,我们多多少少都受过,她想要一份浪漫的爱情,想要一个体面的餐厅,和我们小时候想要像同学一样的三层铅笔盒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她走上这条不归路,像勒乐、纪尧曼这样的吸血鬼也有责任。
可是,她并不无辜。
【本文原创首发于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ID: shenyeshuzhuo)】
书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 The End-
作者简介:
李小墨
前海南特区报记者,职业读书人,已出版畅销书《请停止无效社交》。
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个人日记公众号:李小墨的日记(ID:lxmmovie)
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
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深度解读文章,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欢迎关注、星标和置顶。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