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和武庙将历史长河中对于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们集合在一起,供人们祭拜瞻仰,既是对先贤的追念,也是对后人的激励,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文治武功,前者让人们享受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之美,后者让家国安康、不受侵略和破坏,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庙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又称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宣尼庙、宣圣庙、文宣王庙。到唐朝时,文庙规制设立圣王、亚圣、十哲、七十二子。
圣王:文宣王孔子;
亚圣:孟子;
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七十二子:颜回、闵损、冉雍、冉耕、冉求、言偃、宰予、仲由、端木赐、卜商、林放、樊须、澹台灭明、曾参、公冶长、公西箴、原宪、有若、郑国、商泽、秦非、曾点、巫马施、公皙哀、漆雕徒父、司马耕、颜之仆、石作蜀、颜高、邽巽、任不斉、颜无繇、颛孙师、高柴、荣旗、秦祖、陈亢、梁鳣、冉孺、蘧琼、公西赤、公伯寮、漆雕开、虙不齐、燕伋、秦商、后处、廉洁、乐劾、申党、琴牢、步叔乘、颜辛、漆雕哆、申枨、壤驷赤、施之常、公祖句兹、伯虔、南宫括、公孙龙、叔仲会、商瞿、县成、颜哙、孔忠、狄思、冉季、奚容箴、左人郢、秦冉、孟轲、左丘明、谷梁赤、公羊高、荀况伏胜毛苌高堂生孔安国、戴圣、刘向、扬雄、何休、郑众、马融卢植、郑玄、服虔、贾逵、杜子春、范寗、杜预、王肃、王弼、韩愈
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吉林文庙被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曲阜孔庙)
好多人也将文庙等同于孔庙,其实二者是有差别的。孔庙是孔子后人或民间建立的供奉孔子的庙宇,没有统一的规制;文庙是“文宣王庙”的简称,起源唐朝,是官方按照一定的礼制和规格设立的祭祀孔子及历代有突出贡献的文人的庙宇。也就是说,凡天下供奉孔子的祠庙,无论是否合乎礼制都可以称作孔庙;而文庙是有准确礼制和建筑规格的,有棂星门、大成门等一系列礼制建筑以及亚圣十哲七十二子等完整的配享从祀体系。
二、武庙的设立除了文庙,官方还设立武庙。武庙的崇拜最早源于唐朝。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周朝开国太师吕尚(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追封姜尚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孔子)同等级,以历代十名良将为坐侍。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武庙的姜太公,已经被官方认定,其地位等同于文庙的孔子,他可以接受与孔子一样的祭祀典礼。
(姜子牙铜像)
宋朝时,仍尊姜太公为武庙主神,并追谥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增设古今七十二名将为从祀。以张良合祭武庙享殿;以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勛西向;以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东向;以上十位为武庙“十哲”。两庑则分别以白起、吴起各自为首位,每庑三十六人,共七十二人。因白起有坑*投降者的记录,被赵匡胤下令移出武庙。此后,武庙的配享及从祀名单虽时有微调,但总体格局基本确定。
三、武庙的规制圣王:武成王姜太公
亚圣:张良
四圣: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
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七十二将: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 年),确定了武庙七十二将的名单。分成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
殿上十人:
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两庑六十二人:
东庑西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
西庑东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
(孙武雕像)
杜预凭借自己的文治武功,成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与武庙,享受后世祭拜的历史人物。
四、武庙的演变元朝时期,仍以姜太公为武庙主神,但从祀名将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只以孙武、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为从祀。
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万历年间,关羽被封为“协天大帝”、“义烈真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明朝末期,明朝皇帝追尊关羽为武庙的主神,设立关帝庙,北京城内外关帝庙至少接近百所。
(关帝庙)
清朝康熙四年,关羽被尊为夫子,与孔子并称。雍正八年,关羽被追封为武圣,以关羽为主祀的关帝庙为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合称文武庙。但是这时的关帝庙没有亚圣十哲和七十二名将从祀,只有关兴与周仓从祀在关羽左右。
到民国初年,关羽、岳飞都被视为“忠义神勇”和“文武双全”的历史人物楷模,于是武庙里把“关岳合祀”,或称关岳庙,正位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飞),在这之后,关羽和岳飞同被尊为武圣,关岳庙也就成为了民国之后的武庙。
左祀关羽的十二人:张飞、王浚、韩擒虎、李靖、苏定方、郭子仪、曹彬、韩世忠、旭烈兀、徐达、冯胜、戚继光。
右祀岳飞的十二人:赵云、谢安、贺若弼、尉迟敬德、李光弼、王彦章、狄青、刘琦、郭侃、常遇春、蓝玉、周遇吉。
(古代武将薛仁贵雕像)
武庙不仅是对历代名将的祭祀和纪念,更是英武、忠诚、勇敢、智慧和担当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同时,武庙也反映了官方对于军事文化的重视和推崇,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庙供奉的将领,来自不同的朝代,但他们都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为保家卫国、守护一方安全、维护荣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权、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精神的重要体现,激励着后人勇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