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因为作者个人的主观是将蜀汉作为正统的,所以他着重的描写的是蜀汉的正义,贬低了曹魏和东吴两方。
映像中蜀汉的五虎上将似乎是最有名气,武力值也属于顶尖,其实不然,曹魏,东吴双方的武将丝毫不弱与蜀汉,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典韦,许褚,李典,乐进,庞德;孙策,黄盖,甘宁,太史慈,周泰,吕蒙,凌统,韩当,程普,丁奉,比比皆是。
三国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诸葛亮了,给人们的映像中他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得顶尖谋士。其实诸葛亮更多的是类似于萧何的治理国家能手,说到蜀汉真正的谋士当属法正。反观魏吴双方的谋士更是数不胜数,司马懿,郭嘉,荀彧,贾诩;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诸葛瑾,诸葛诞。
魏蜀吴三方不管谋士还是武将蜀汉皆是处于下方,至于各自的底蕴蜀汉更是无法比较。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刘备不过落寞皇族,孙吴经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代治理,牢牢掌控了江东,更是无法与之相比。
其实《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蜀国文臣武将给人一种特别强大的感觉,但实际在真实的历史上蜀国的将臣没有演义中的那么强,而吴国和魏国的将臣也没有想演义中表现的那么弱。
先说魏国,曹操本事官宦之家,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中原北方,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许攸等智谋在真实的三国中虽说比不上诸葛亮,但绝对也不会像演义里描写的那样与诸葛亮相比就是智障,再加上还有一个与诸葛亮不分伯仲的司马懿。所以说魏国的智囊团与蜀国比甚至更甚一筹。而武将方面,许褚、夏侯兄弟、典韦、庞德、张辽、徐晃等人也不是那种对上五虎将就是弱鸡的存在。就拿庞德能与关羽战上百回合而不落下风,许褚光膀战马超难分上下就不难看出,武将方面更是强上一筹。而且曹操本人也是军事大家,有自己的谋略和治国方针,这样的魏国,蜀国拿什么去抗衡?
再看吴国,世代基业。智囊团周瑜、鲁肃、张昭、陆逊、吕蒙。这配置比起蜀国的来也不落下风,许多人从诸葛亮舌战群儒中,以为诸葛亮能秒*东吴所有文臣。但实际上鲁肃虽然老实但绝不像演义中那样木纳不堪,而且周瑜也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死于疾病。陆逊在刘备伐吴时,挺身而出献火烧连营。个人觉得陆逊更甚于庞统。武将里有陈武、吕蒙 、甘宁 、凌统、周泰、黄盖等,周泰曾经击败许褚,陈武也于庞德打得难分难舍。所以东吴的武将也绝不是软柿子,况且还有诗写到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说的就是孙权,孙权也是一个聪明盖世的君主,个人能力比起手下的谋士来也是不遑多让。
最后说到蜀国,刘备白手起家,假借贤德之名到处笼络人才,个人实力与孙权曹操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而且前期谋士只有诸葛亮,武将只有关张。并且关张真实的实力也不是小说里的那样无敌,差不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一线武将,甚至后来的马超都比关张更加厉害。个人实力不占优势,人才的储备、质量也没有特别过人的地方。这样的蜀国能建立起来并且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实属不容易,而且曹操不但要顾及这边的局势,还要征战北方的胡人,保护边境。
所以,表面上看上去蜀国人才强大,但实际上只是《三国演义》作为小说需要的特别设定,捧一方,贬另一方。书中与史实差距有点大,蜀国的强是在小说里强,而并非历史真正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