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5首中心主旨,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主旨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5-06-17 02:56:01

七年级下册古诗5首中心主旨,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主旨(1)

《古诗五首》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与“来者”分别指谁?无古人、来着之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时间角度。“古人”:燕昭王一类的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未来的燕昭王一类的明君。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

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重点)答:空间角度。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下。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重点)答: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用了什么写法,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答:借齐鲁两地来烘托(侧面描写)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答:上句写泰山的神奇秀美,下句写泰山的巍峨高大。前句虚写,后句实写也是侧面描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请试着炼“钟”和“割”这两个字。答:“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用得极好,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一联写凝望之景。“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重点)答: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大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重点)

《登飞来峰》 ——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什么景,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妙处?答:飞来山上的高塔,鸡鸣时的日出;夸张,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衬托出峰和塔的高。表明诗人的立足点之高,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再读一读诗的三四句,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 ?(重点)答:“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汉陆贾# 《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这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意。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那么,你从这句诗中读出了怎样的哲理呢?(重点)答: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一种什么气氛?有什么作用?答: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炼下“莫笑”和“足”。答:“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蕴含了什么道理?(重点)答: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主题: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纯朴的农村生活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写出了离愁的什么特点?(重点)离愁写出了诗人什么情感?白日斜勾勒出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离愁指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友们的依依不舍之情。“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吟鞭东指即天涯”写出了诗人什么情感?答: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诗人辞官的决心之大,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但诗人是否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呢?未然,诗人并没有隔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重点)答:这两句抒情,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落花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国之心的体现。可谓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