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定义:
联想指回忆时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
联想这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是十分重要的。
联想力首先有助于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因为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以拓宽思路。
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其实,他们只是不善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
叶圣陶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运用学生积累,靠的就是联想。种种联想的迁移、扩散、引伸,常常还是避免选材枯燥和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办法和主要途径。
这就是说,联想还有助于学生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联想能力的提高。
由于事物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相类联想。指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
如由青年工人韩志雄利用工余的“少睡一会儿,少玩一会儿,少聊一会和”的“三少”时间,钻研技术,终于成为技术革新能手,联想到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这都是惜时如金的同类同质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
相似联想。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