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重要句式总结归纳,烛之武退秦师句式归纳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06-07 11:07:38

一、作者名片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有《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

二、背景链接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三、文学常识

1.《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活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2.史传体例

①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②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③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3.西周春秋爵位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而晋国是侯等,秦国是伯等,所以叫晋侯秦伯。

四、文脉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句式总结归纳,烛之武退秦师句式归纳(1)

答案 ①深明大义 ②劝退秦师

五、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同“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同“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同“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同“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鄙

(1)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形容词,浅陋,目光短浅)

(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动词,看不起,轻视)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名词,边疆,边远的地方)

2.许

(1)许君焦、瑕(动词,答应、听从)

(2)杂然相许(赞同)

(3)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地方)

3.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2)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从寡(形容词,微小)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

(4)微言大义(形容词,幽微、精妙)

(5)见微知著(形容词,隐约)

4.敝

(1)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困乏)

(3)敝帚自珍(坏,破旧)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顺承关系)

(4)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关系)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6.而

(1)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关系)

(2)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关系)

(3)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连词,表顺承关系)

(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顺承关系)

7.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感叹,啊)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5)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

8.其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3)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4)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9.之

(1)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2)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3)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5)牛何之(动词,往、到)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2)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3)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西边)

(5)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6)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7)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8)阙秦以利晋(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9)越国以鄙远(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2.动词的活用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2)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4)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3.形容词的活用

(1)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2)臣之壮也(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3)今老矣(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6)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4.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五、特殊句式

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译文:这是我的过错。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3.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

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5.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

6.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译文:怎敢冒昧地用这件事麻烦您。

7.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8.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句)

译文: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的南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