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剧照
既然这么反感,慈禧想干脆另立一个新帝算了,因此慈禧开始在皇家子弟中重新挑选合适人选。挑来挑去,她选中了道光帝的孙子、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并册立其为“大阿哥”,在满语中这是对皇太子的别称。其实按皇室宗谱,溥儁是很靠后的,论册立皇帝怎么也立不到他头上,但问题是,他的父亲载漪十分善于巴结奉承,有“巧嘴八哥”的称号,在宫内很得慈禧恩宠,溥儁也因此经常入宫,并得慈禧召见。因此在慈禧千挑万选新帝的人选时,溥儁就成为她的“最佳人选”。1900年1月24日,慈禧召集在京核心王公大臣共30人于中南海,当众宣布立溥儁为“大阿哥”,并决定于农历新年时令光绪退位,以换新帝。
大阿哥溥儁
各位可能有疑问,更换皇帝有这么简单吗?事实上,如果没有西方各国的干预,慈禧的打算还真的能成,因为没有人敢和她对着干。但问题就在于,此时的中国已不再是封闭的国家了,西方各国在北京都设有外交使臣,并关注着朝廷的一举一动。发动政变一事本就令各国使臣对慈禧十分反感,光绪皇帝锐意改革的精神又令他们十分赞赏,何况一个稳定且年富力强的皇帝总比一个年幼无知的皇帝要好的多,因此各国使臣随即集体反对慈禧的决定。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门口
三、庚子事变与废止计划的终止各国阻止慈禧废光绪一事的后果很快就出现了:慈禧在大怒之下,企图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打击西方在华势力,却没料到招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惊慌之下,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并与各国签订了《辛丑条约》。1902年,载漪与溥儁父子俩被西方各国定为“祸首”,随即被清政府流放新疆。至此,慈禧辛苦筹划的“大阿哥事件”就这样收场了。
庚子事变后,光绪与慈禧一同出逃,二人也算是共患难了。重回北京后,慈禧心里也断了废黜光绪的想法,至此二人的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其实,此时的光绪帝情况并不好,他虽然正值壮年,但却一直郁郁寡欢,一切抱负都无法施展,长时间的郁闷使他的身体情况十分糟糕,加之此次仓皇出逃更加重了他的病情。因此回到北京后,光绪几乎不参与朝廷政务,慈禧也便不再提废光绪的事情。
自1900-1908年间,光绪皇帝虽然对慈禧处理的政务仍常怀不满,但他已不再像之前那般反应激烈。他每次都坐在慈禧身边,面见臣子或听取臣子汇报政务时一直面带微笑,但却沉默不语,一切都以慈禧的意见为准。在光绪的贴身史官恽毓鼎的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他说光绪本就不愿意引入义和团对付洋人,但在慈禧专权的情况下,他毫无办法。恽毓鼎还说,他与光绪帝交谈的时候时常发现皇帝“审故迟回,形于辞色”,原因自然是“事权不属”。慈禧此时也得以真正集家主与国主身份于一身,当然慈禧本身的政治手腕也很高明,她相较于光绪,有着更高的威严与实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08年11月,随着二人先后离世,大清朝也开启了新的但也是最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