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J.J.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模型。J.J.汤姆孙本人于1898年提出了一种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图)。
有人形象地把他的这个模型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
这个模型能够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1903年做了一个实验,使电子束射到金属膜上,发现较高速度的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这说明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这个模型可能不正确。之后不久,α粒子散射实验则完全否定了这个模型。
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铂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指导他的助手盖革和马斯顿进行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时,所用仪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