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侵入人体的生物都是侵略性的微生物,如简单的原生动物、细菌和病毒,同时还包括蠕虫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这些多细胞生物也不断尝试在人体中持续存在。人体内有相应的机体防御系统,同时血液和淋巴细胞分子也肩负着维护内环境免受外来颗粒和有毒物质入侵,避免它们造成破坏和影响的责任。
防御的不同级别
为了应对外来物种或有害物质的攻击,我们的机体有几个不同水平的防御屏障。第一道防线包括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屏障,第二道防线则由非特异性巨噬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是根据免疫系统复杂机制产生的一个特定的防御系统。
物理和化学屏障
物理屏障:身体与外部环境接触的所有区域都有上皮组织保护。皮肤可暴露于各种创伤和攻击中,其表面的多层死细胞是机体的第一层物理屏障,能发挥非常有效的保护作用,只有极少数细菌能够穿过这层屏障。
化学屏障:人体内部黏膜能防止病原体的生长,提供更加精细的防御模式。这些黏膜组织往往具有黏液腺和睫状纤毛,可诱捕和驱逐微生物。有时它们还能产生*菌剂类的物质,如口腔中的溶菌酶,胃里的盐酸,生殖泌尿器官内的尿液,眼睛分泌的泪液等。
满布于我们消化系统的无害共生菌,也是一种额外的防御体系。因为它们能与病原微生物直接竞争可用的资源,但共生菌不会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因此它们能快速发展并使竞争对手难以存活。
扁桃体(a)和腺样体(b)是淋巴组织的腺体,它们能吸收由口和鼻吸入的微生物。白细胞能对抗入侵者,防止腺体肿胀。
第一道防线
某些病菌可以攻克机体屏障,则受威胁区域的白细胞就能接收到已被攻击细胞所发出的化学消息。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白细胞被动员和黏附到血管壁,并在管壁上变形、拉伸和收缩,直到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一旦到达血管外,白细胞将穿过结缔组织趋向信号源(趋化性)。白细胞可利用细胞质产生触角(伪足)来包围异物或细菌,将其拖入体内并销毁它们(吞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