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1-12 21:08:54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20 年度征文活动 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作者:乔淼


作者简介:精力管理教练 & 讲师。18 岁前很少有运动习惯,不学体育专业,大学时业余练过一点跆拳道,基本素质很差,属于体育弱鸡 小白。29 岁时以近乎零基础开始学习「防身术」,32 岁通过了国际马伽术联盟(IKMF)的个人防卫教官考试并持证,目前为 IKMF 的 Graduate 3 等级。此外也持有 ACSM-CPT(私人健身教练),UKK 学院体脂管理师和 Uno-Mas Kali 菲律宾武术初级教练等资质。

本文共 7000 余字,阅读约需 25 分钟。可直接跳到文末先看结论。

什么是防身术,以及什么不是

我学的技术体系叫做 Krav Maga,俗称以色列格斗术,标准中译「马伽术」,是一种正儿八经的防身术体系。就因为这个「马」字,有不止一个人问过我:马伽术和「马术」有什么关系?

谈到「防身」两个字,有人认为我们是在教「拳打脚踢」,甚至「好勇斗狠」「把人变得崇尚暴力」。

有人从「马伽」联想到某位马姓老年男子,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武术,能不能打,能打多少个。

还有人一听「防身术」就摇头,指出「在压倒性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

不讲段子了。我们首先要区分三种不同的事物:防身术或说个人防卫(Self Defense)技术,武术(Martial Arts),搏击运动(Fighting Sports)。

防卫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1)

武术和搏击运动都很难解决这种问题

武术是一个杂合体,包含哲学体系、文化价值观和用来反映这些思想价值观的动作。这些动作中有一部分具有*伤力,另一些比较像仪式。在这些具备*伤力的动作中,有一些在真实的打斗中实用性较高,有些则较低。

搏击运动本质上是体育,必然涉及对力量、体能、协调性等诸多体适能(Fitness)指标的训练。有些武术流派同样重视这类训练,另一些则相对缺乏,这或可解释一些所谓「大师」被搏击运动员吊打的现象。

从武术升格为搏击运动,我们至少能保证学员的身体素质或「运用身体做出动作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让他们挨得起一些打,逃得过一些危险。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防身」。

然而搏击运动以竞技为目的,难免受到各种规则和条件制约,这些条件与现实中「性命相搏」的情境大相径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家暴现场,施暴者和被暴者的性别可能首先就不一样。在「防身」的情境中,我们无法预期对手和自身的体格差距,也无需考虑禁止使用的招数和禁止击打的部位。这是搏击运动与个人防卫之间很难逾越的界限。

我们在训练个人防卫时并不考虑竞技成绩,也不探讨哲学思想。我们只是从技术角度讨论「怎样高效地破坏人体」以及「如何尽量规避这些破坏」。防身术讨论的是「对手可能会如何*我」「我做什么才能尽量不被*」。它不关心「赢」,只关心「不输」。在防身术的视角里,活下来就是胜利,不受或少受伤害就是胜利,「没能击倒对手」甚至「没能打到人」则不会受到责备。

简而言之,防身术欲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为「不被*」,二为「在不得已时取人性命」。

为什么你可能需要学防身术

从「和颐酒店女子遇袭」到「浙江乐清滴滴司机*人」,从「大连女子半夜遭殴打」到「拉姆和马金瑜遭遇家暴」……我们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上看到这样那样的案例。虽然调查口径各有不同,但家庭暴力的确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除此之外,大到恐怖袭击,小到随机的无差别攻击,还有日常的口角和冲突,把这些概率全部加总,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成为暴力事件受害者的概率,绝对不能忽略不计。

与之相对,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和平的时代,可能对「暴力」并不习惯,更谈不上有所准备。

防卫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2)

不要指望路人能帮上忙

防卫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3)

受害者甚至也许不是你本人

让我们想象一个场景。

一名女子正遭到家暴,对面的男子在力量上明显占优,出手打了女子一耳光——也不算非常重,只不过能让女子半边脸肿起来,耳朵里「嗡嗡」地响起,嘴角开始淌出鲜血。接下来这名男子将要继续发动攻击。

如果你是这名女子,会作何反应呢?

你可能是「压倒性力量」的爱好者,会认定一切都是浮云,呆在原地乖乖等死。对方也许心存一丝顾虑,没有当场*死你,只不过把你打到大小便失禁。当然,对方也可能早有些预谋,掏出一把刀,一柄斧头,甚至更危险的武器。

你可能成长在安定的环境里,不习惯挨打。第一个耳光对你造成的肉体伤害可能不大,但心理冲击必定极强。你可能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法做出反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过了很久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被打或者被羞辱。当然,在那之前,你可能已经先挨了一顿胖揍。

你可能有基本的理智和常识,置身事外时,你在理智上「明白」要远离有暴力倾向的、人品恶劣的「渣男」。但你可能不懂如何识别暴力倾向,不会在冲突发生时作出正确的反应——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

你可能选择否认现实,觉得「这都是个案」,相信自己足够好运,绝对不会成为受害者;又或者,你相信警察叔叔反应足够快,因此这类事件绝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

有人持刀要砍你,摄像头第一时间看到,你立即呼救、报警,警察在五分钟内出警赶到现场,这已经很快了。但你首先要活过这五分钟,不是吗?

更何况,经验一再提醒着我们,并非所有暴力侵害事件都会得到警察的介入和司法审判;走完整个司法流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判决结果未必能让受害者满意;经济补偿也许很有限;最后,钱可能无法弥补身心两方面的诸多创伤,比如 PTSD……总而言之,正义有时在场,偶尔缺席,经常迟到,往往做得不够。

单单是意识到这一切,就足够引起某种程度的焦虑。这种焦虑源自我们未被满足的「安全需要」。在客观层面上,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证自己绝对安全;但在主观体验上,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确定的「安全感」,相信自己(大概率)不会遇到危险,即使遇到危险也能(大概率)保障自身安全。自欺欺人、否认危险的存在或者低估其可能的后果,这样做也许能暂时令你安心;但,在一个又一个的「热点新闻」引起的焦虑面前,你究竟还能忍耐多久?

如果不想自欺,不想如此焦虑,希望换一种方式行走江湖,那么学习一点防身术就是一个合理的、值得考虑的选择。若说这里有什么「指导思想」,我想不外乎是这样的:

我们永远假定人性中有恶的一面,而且承认自己可能成为这种恶的目标。我们总是将自己放在弱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认为敢于攻击我们的人一定自恃占有某些优势。我们始终坚持把安全感更多地建立在自己可掌控的要素(身体训练,心理素质,技术,武器……)之上,而非寄望于公力救济,或者「坏人的仁慈」。

故而也可认为,防身术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一个受过训练的人可以做到什么

我们回到前面的那个场景。一个受过充分的防身术训练的女性,在突然挨了一个耳光、马上要遭遇后续攻击的情况下,会在短短的一瞬间做出哪些反应呢?

她的身体机能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尽管体格和膂力可能仍处于弱势,但耳光造成的*伤效果会被减弱。她在心理上更习惯「挨打」的感觉,不太可能进入木僵的、头脑空白的状态,而是会继续保有思考、判断和做出反应的能力。有了身心两方面的基础,她就有很大的机会做出有效的反应。

对方后续的攻击可能是第二个耳光,也可能是一个王八拳,一记正蹬腿,又或者是抄起棍棒 / 刀具类武器的挥舞。应对这些攻击的技术各有不同,每一项技术她都有反复训练,形成了肌肉记忆。因此她有机会因应对方的攻击动作,做出合理的防御,避免后续攻击造成更大的伤害。

她了解何谓「暴力」,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死对方的觉悟。在防御之后,她会在第一时间发动反击,并利用手边的各种道具作为武器,尽可能攻击对手的要害,造成最大限度的破坏。

如果反击成功,对手会被击退或打倒,她就获得了很好的机会逃走。如果反击失败,对手的攻击性升级,她仍然会坚持继续战斗,直到获得机会逃走。

当然也存在最糟糕的可能性。她一直战斗,但没能获得逃跑的机会,也没能阻止对手,于是到最后以失败收场,甚至死亡。没有任何防卫技术能保证 100% 的成功率。但她尽力了。

想想看吧,如果你的体格就是出于劣势,如果你的对手就是要蓄意伤害你,如果这种伤害已经开始、正在进行,那么你可选的道路就只有两条:求饶(默默承受也行),在心里许愿不要被打死;或者,战斗到最后一刻,就算失败,至少比什么都没做强。

防卫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