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意象及特点,短歌行题目特点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1-16 17:33:40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关乎着学生的精神底蕴和民族文化认同,在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针对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内容缺乏诗意的问题,古诗词教学可以聚焦古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从而探寻优化策略。

可以通过追溯学生读诗的原初感觉定位古诗词教学的起点,通过类群比较理解诗人的意象选择与主旨表达,最终通过立体呈现实现古诗词意象群落的意境创生。

借《短歌行》的一些教学思考来挖掘古典诗词以传统文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短歌行意象及特点,短歌行题目特点(1)

重点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它与现实生活联系,找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近几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古典诗词,很受人们喜爱。是的,古典诗文承载了中国文化的韵味,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不可丢弃!

犹记得,坐在高一的语文课堂里,上第一节古诗时,语文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初中到高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已由识记背诵到领会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由单纯的背到学习鉴赏能力。

中国文学的起源是以诗歌形式记录的,而诗歌的教育更是源远流长。儒家学派的教育经典“四书五经”,起首正是《诗》。

短歌行意象及特点,短歌行题目特点(2)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古诗教学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诗歌作为正统庄重的文学体裁,不但意境优美、形象鲜明,更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意义,感情细腻丰富。

承传文化,首当其冲的是要挖掘和体味古典诗词里的文化味。

就让我们以《短歌行》为例,一起感受如何解读并传承古典诗词里的文化韵味。

说到《短歌行》,最深入人心的就是里面的“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种忧是为时光易逝而忧,是为贤才难得而忧,是为功业未就而忧,而这一切,更是因为未能一统天下而忧。

短歌行意象及特点,短歌行题目特点(3)

《短歌行》是他晚年的作品,处处表明其人生理想:“天下归心。”一统天下!这就不单纯是个人的英雄主义了,他的作品流露出来的情感多是关于家国的忧思。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认为,只有结束战乱,才能救百姓于水火;只有实现统一才能平息战乱,才能让百姓过上休养生息的日子。

这些想法与一般有良心的诗人情怀是有所区别的,是家国情怀的终极体现!

“家国情怀”,在中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这是本土以一个家庭模式为中心而形成的一套思维和生活方式。人类最开始的生活方式是以合作进行的,围猎、狩猎,团体精神很重要。

短歌行意象及特点,短歌行题目特点(4)

然后有了家,之后是国,团体精神更加重要。于是衍生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将家与国放进同一个系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要多读,才能读出节奏;读出节奏才能体会意境;体会意境,才能感受情感;体会情感,才能感受韵味;感受韵味,才能承传文化。

以下先集中介绍完整的朗读:

《短歌行》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节奏明了,就是二二节奏,很容易把握。

但要读出情感,则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短歌行意象及特点,短歌行题目特点(5)

初读,主要是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二读,全班齐读,初步熟悉诗歌。

三读,这次是在理解全诗之后,大家已经领会了诗句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齐读。为了更好地体会情感,再次播放配乐朗诵。

四读,让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模仿诵读的口吻、情感。

五读,划分层次,分析情感,之后全班再次齐读,目的是体会和理解诗人真实细腻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无法读出情感,还要再次播放朗读,然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细细地读,慢慢地体会。

六诵,请个别学生站起来背诵全诗,适时点拨需要抑扬顿挫、感情饱满,尽可能地展现曹操的情怀与魅力。

七诵,最后放一次配乐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好好感受其境、其人、其情,然后全班一起背诵全诗,依然强调节奏与情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