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就是探春的宿命。一个生于家族末世的女子,任凭她再要强,任凭她在精明,终究也不能改变家族覆灭的命运,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家族,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和亲的路,成为继姐姐贾元春之后,贾府中的另一个牺牲品。

探春和亲,究竟去了哪里?这成为无数红迷心中一个巨大的谜团。好在,作者曹雪芹,在写下这部不朽之作的时候,最擅长使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笔法,他喜欢在字里行间,用读者不太容易注意到的细节,将书中人物的命运,隐隐透露出来。关于探春和亲的去处,曹雪芹也埋下了两个重要的暗示。
第六十回,贾府中忽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这个重要信息,是通过贾府中两个下人的谈话,透露出来的。彼时,大观园中负责小厨房的柳嫂子,得了怡红院的玫瑰露,赶着去给娘家侄子送。她娘家的嫂子送她出来,顺手递给她一个小纸包,说里头是茯苓霜:“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只有昨儿一个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做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我们想着正宜外甥女吃……姑娘来的正好,亲自带去吧。”
贾府原籍金陵,如今已经在京城多年,为什么忽然会有粤东的官儿来拜?而且,是在贾府已经渐渐衰败,五天都没有人上门的情况下,这位粤东的官儿来拜访贾府的。这个突如其来的粤东官儿,着实令人猜疑。曹雪芹为何又忽然插入一个似乎不太重要的角色?

不久之后,就是贾母的八旬之庆,又来了一位粤海的邬将军,给贾府送了一份厚礼。当时,贾母问王熙凤,这些日子来送来的寿礼,有没有像样的围屏,王熙凤说:“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
十六家围屏,只有甄家和邬家的是最好的。甄家和贾府的关系非常密切,送给贾母的寿礼自然也非常贵重;但是这位邬家,和贾府似乎从来没有什么来往,为何也会送了极其昂贵的手里?古代的玻璃,不像今天这么廉价,可是个极其珍贵的东西。
一个粤东的官儿,一个粤海将军,这两个人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很有可能,因为说粤东的官儿的,是贾府中一个门子的老婆,她根本弄不清楚这些人的官职,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王熙凤却显然很清楚,究竟谁是什么官职。

“粤”,就是今天的广东,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临海。而探春和亲的地方,也正是一片大海,距离京城有三千里之遥。粤海将军在这段时间,频繁进京,很显然并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有非常重要的事。究竟会是什么事情呢?
其实,和亲不一定是因为打了败仗,不得不送一个女子去求饶;也有可能是为了结交周边的小国,来彰显大国的气度。所以,粤东的官儿频繁进京,很有可能就是和粤地乡邻的某个临海的小国,想结交朝廷,故而粤海将军来进京汇报这件事,同时替这个小国求娶一位“公主”,真的也好,假的也行,名义上是就好。
所以,这位粤东的官
儿频繁进京,并且和贾府走动密切,已经让探春和亲的事,渐渐露出端倪。换言之,探春和亲,和这位粤东的官儿突然造访,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探春和亲,其实是被送到了和粤地相邻的某个小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