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待中国员工,“管”他,他偏偏不服;“理”他,他又将信将疑。
因此,我们要用最好的方法——不是“管人”,也不是“理人”,而是——“安人”。
三、真正的管理,是领导者先管好自己1.中国式管理3.0:修己安人
曾仕强教授说:你“敬”员工,而员工却不“敬”你,是由于他“患不安”。
孔子曾讲: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意思是:大家都不会担心财富不多,只担心财富的分配不公平;不会担心人民太少,只担心境内上下不安定。
可见,每个管理者和每个被管理者,都会“患不安”。修己,就是为了让自己安宁;安人,则是为了让他人也心安。
在中国式管理中,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过程。
中国式管理指的是“中国式管理哲学”,而不是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
以中国式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是:一个人要管人之前,必须要先把自己管好。因为领导者必须先保证正己,才能进而正人。
“修己”的要旨,在于自觉、自律与自主;“安人”的用意,是自己安宁、他人也安乐——修己是起点,安人是终点。
2.安人,没有固定的方法
曾仕强教授说:安人无常法。也就是说,领导者在管理中想要安人,但是安人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遵循。
同时,辩证来看:正因为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所以不管任何方法,只要领导者用对了,就可以实现安人的目标。
曾仕强教授举例讲过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方法——
松下幸之助在公司中,一再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他把管理视同为人类互相依赖,他曾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管理时也有情绪的起伏变化,平静时像活菩萨,发起火来却又像是恶鬼。
但是他每次发火之后,都有妥善的“救火、熄火、灭火”措施,来治愈“被火灼伤”的员工。
松下幸之助骂人的理论是:该生气就要生气,该责骂就要责骂,千万不可矫揉造作,因为责骂是进步的原动力。
每个老板可能都责骂过下属,但最大的问题是责骂后如何收尾。
不但要让下属理解你是爱之深,所以责之切,而且还要搬来一个“大台阶”,务必让两个人一起走下去。
松下幸之助经常一看到下属犯错,就马上大发雷霆,可事后一定会派人安慰一番,自己也主动沟通,以求融洽。
这一放一收,若是拿捏得恰到好处,下属自然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见,安人的方法是“无中有路”的。事实上,这也正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却可以通用于所有机构”的管理法则。
3.安人,不要重结果
安人,不应该重视结果,不是说可以不考虑结果,而是说不能为了追求某种结果而安人。
过度的西方式管理,只追逐效率、业绩与利润等成果;与之不同,中国式管理中的安人,追求的是员工安心、安定、安宁,并为此保持“见利思义”。
孔子也很重视“富”,而且他主张“富而后教”;然而,虽然孔子追求富裕,但是他很少谈到“利”。
孔子不是不求“利”,他只是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中国人向来不忌讳表明“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心声,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仍然是“舍利而取义”。
实际上,对中国人而言,效率、业绩与利润虽也是追求,但不是人生的根本追求,所以领导者还是要以“修己安人”为上策。
4.现代社会安人的方法
上面说了,安人,没有方法可循,但不是没有方法,而是指没有特定的、固定的方法。
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所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自我反省时,如果能没有愧疚,那就是真正的安人了。
但是,人非圣贤,也不能要求每位领导者都成为圣贤,谁也不可能做到“内省不疚”,所以领导者只能尽量减少愧疚,有这3点可以做:
- 第一,每天都要总结反省自己,记录下来,不要让自己积累问题;
- 第二,发现自己的不足后,要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再遇到同样同类问题,力求不再犯;
- 第三,对自己的行为保持敏感度,稍有错误出现,就需要警惕,但不必过于苛责自己。
领导者只有怀着这样的一颗诚心,才能时时刻刻注意选择出妥善的安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