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如下。
(1)建立无病种子田,通过农业措施,加强肥、水等田间管理,提高抗病性,定期喷洒农药预防,为生产提供无病种子或种栽。
(2)选择地势高、排水好、通气性好的土壤种植,并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生产田选用无病种子或种栽。
(4)适当轮作,不可多周期连作。
(5)合理密度,不可密度过大。
(6)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松土除草,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彻底清除田间生长的薤白。
(7)栽植覆土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消毒。
(8)做到勤做田间检查,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病害蔓延。一旦发现病株立即将其带土挖出,周围用石灰乳进行消毒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2.锈病平贝母锈病又称“黄疸”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单胞锈属真菌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平贝母的茎叶。病原菌的锈子腔主要生于叶背面、叶柄及茎上,在叶背有近圆形至长椭圆形的黄斑,聚生,后期中央开裂呈杯状,边缘反转,直径约1mm,黄色,有棱角,表面有小突起。冬孢子堆在子叶正反两面侵染,但主要在叶背散生或聚生,圆形或椭圆形;在茎和叶柄上的病斑呈椭圆形,暗褐色,周围的表皮翻起。严重者病斑部位出现组织穿孔,逐渐枯黄,造成死苗。
病原菌以冬孢子在病株残体、土壤及杂草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来源。越冬的冬孢子萌发后侵染平贝母茎叶,在其部位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腔,借助风雨传播对平贝母茎叶再侵染,导致病害在田间蔓延。
此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久旱逢雨易发病,但湿度再大时发病会减少;沙质壤土高于黏质土壤;种植密度大的重于密度小的;新栽培地轻于老栽培地;田间管理粗放、病残体秋、冬季不加以处理的发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