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作用有哪些,礼仪的基本作用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4-01-13 05:48:09

《礼记》:“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礼仪的作用在《礼记》中用十二个字就概括了,但是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就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这就跟读《论语》是一样的,缺乏必要的语境和前提。

定亲疏:说得比较直白一点,比如一个人遇到自己的父亲要怎么行礼,遇到自己的叔叔又要怎么行礼,父亲和叔叔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亲疏有别。

别同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每一个民族的礼仪是不同的,只要通过不同的礼节就能分辨出你是自己人,还是异类。

明是非:能够通过礼仪来分别一个人的是非,就好比我们做事情首先看得是有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如果没有那么就是“非”在礼仪里面就叫做“非礼”。

决嫌疑:就比较难懂了。这个嫌是误会,疑是怀疑,为什么通过礼仪可以消除误会和怀疑呢?这就是个要命的问题。简单的四个字就叫做“以礼设防”。举个例子,两夫妻整天都很亲密,腻腻歪歪的在一起,难免会有误会和怀疑,但是只要在“礼仪”中规定一条,双方都不可以看对方的手机,这样就可以大大消除误会和怀疑的几率。


礼仪的作用有哪些,礼仪的基本作用(1)


以礼设防

中国有一个典故叫做“举案齐眉”,说的就是一个类似的礼仪过程。妻子给丈夫送饭的时候必须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表示双方的尊重。为什么呢?因为要遮住妻子的眼睛,眼生可以传达很信息,有的信息是对的,有的信息是错的。

在那个时候吃饭是件严肃的事情,如果妻子今天因为某些不高兴的事情,精神恍惚,给丈夫送饭的时候没有举案齐眉,眼睛没有遮住,看到妻子这样丈夫的心情会如何呢?很有可能会产生怀疑,就有了嫌隙。这就是“决嫌疑”的道理。直白一点来说“礼仪”让人各安其位,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你在我这里的位置是什么?我在你那的位置是什么?你对我要做好哪些礼节?我在你那要做好哪些?都是有讲究的。

如今的礼仪

现在早已经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总说自己是“礼仪之邦”,现在也不提了。礼仪不是简单地问好、握手、吃饭排个座次。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面说的“以礼设防”不但是夫妻如此,朋友、家人、父母之间更是如此。

都需要一个礼仪横贯在中间,比如说现在的人,刚开始认识的时候都是装模作样,谁也不敢充分地表达自己,称呼对方总是“某某先生、某某女士的。”一旦熟悉起来以后直接好的坏的一大堆称呼跟上,这些好坏的词语就算当下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总会埋下一些“嫌疑”的隐患。这也是如今大家都不“讲礼”了,为什么呢?因为“礼仪的”实用价值已经很少了。


礼仪的作用有哪些,礼仪的基本作用(2)


“礼仪”的实用价值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书先生,他门下有三千弟子,这三千弟子不会每个一个都是“精英”其实也不乏有的学生是找孔子学习一门手艺的,这门手艺就是“礼仪”。就好比我们今天的婚礼主持人,但是那时候的礼仪比现在要复杂得多,大到国家的祭祀、庆功、登基、求雨、祈福小到农村里的婚丧嫁娶,都需要礼仪的配合。在那个年代把“礼仪”学会可以进入国家核心统治层,至少也可以作为一名管家。

现在的“礼仪”实用价值好像只在婚礼和殡丧主持,其他地方好像都看不到了,这就是“礼仪”价值的丢失。

“礼仪”的形成

传说最初的礼仪是周公创立的,从天子到公、侯、伯、子、男、庶民的吃穿住行玩都用一套礼仪规范了起来,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年代,古礼已经守不住了所以孔子才站出来说要“克己复礼”。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废除了所有贵族,中央高度集权的情况下礼仪规范开始朝着皇权靠拢,之后叔孙通又帮助刘邦重新制定了礼仪,隋唐的时候礼仪其实已经非常简化了,但是该保留的“以礼设防”的内容还是保留了下来。

最终礼仪在朱熹那里完成了一次大变革,朱熹大肆的删减了礼仪,一切从俗从简并且制定了《朱子家礼》,往后所有时段的礼仪都以此为蓝本,无非是删减多少而已。

今天已经看不到所谓的“礼仪”了。在西学东进之后,我们开始模仿西方的礼仪,但是学习的也不够彻底,自己的礼仪也荒废得差不多了。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定位很模糊,有些人比较聪明,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地位。但是这是不准确的,导致了很多小人嘴脸。在春秋时期哪怕你很贫穷但是你是贵族出生,面对一个很有钱的庶民你的身板也是很直的;或者反过来说,一个庶民与一个很有钱的贵族之间因为有“以礼设防”的存在,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只要“不失礼”、“不非礼”大家都相安无事,不秀溜须怕马,也可以获得尊重。

这是一个没有“以礼设防”的年代,我们要怎样定位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呢?这就需要考验我们的情商了。


礼仪的作用有哪些,礼仪的基本作用(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