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威海百姓劳作之余喜欢围坐在一起聊天闲扯,以打发时光。威海百姓将这种说话方式称作“坐在一起韛”。
韛(bài )是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操作时,握住把手向对面挤压,然后拉起,如此反复进行,就可以反复吸气吹气,从而鼓动火苗保持旺盛的态势。旧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桥段:赤壁大战之前,曹操率领众将到铁匠铺视察铁链打制情况。其中有个画面显示的是铁匠推拉皮囊鼓火的场景,这个皮囊就是“韛(bài)。
左上角的皮囊即是韛
韛的结构示意图
现代人烧火时用的助燃工具叫风箱,威海人也叫风匣,通常是木制的。
风匣和韛的用料不同,不过结构相似,特点基本相同,都是一旦动起来,会持续不停,且拉动时随着气流的运动,发出如同喘气般的声响。废话多的人说起话来同样会持续不停,且持续发出“噗噗”的声响。故而,胶东百姓将“韛”与说废话联系在了一起。所以,“韛”借喻长时间的交谈。
东北方言将“韛”写作“掰”属于记音词。掰,标准读音为bāi,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没有长时间交谈的意思。掰,威海方言读作近似bě。比如:一掰两半(yǐ bě liǎng bān),即一分为二的意思。
在威海方言中,有众多与韛相关的短语或是词组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如果威海人说一个人“真能韛”,其含义是说这个人真能说,且说的多是废话。如果威海人说一个人“整天就会韛韛着说”,其含义是指:这个人整天只会不停地说,且说的都是废话。这句话通常用在对光说不做的人表达不满的场景。如果一个人说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结束的迹象,威海人便会说韛韛个莫完子莫散的、韛不够儿、再韛韛儿天就亮了”等。常见词组有:
韛扯(bài che):即扯韛,指拉韛以产生风力,借喻你来我往式的长时间地交谈。比如:两人韛扯了老半天,也莫韛扯得清楚谁对谁错。
韛韛(bài bai):指长时间的说话。比如:他真能韛韛。
韛唧(bài ji):指长时间的小声述说,多用于贬义。比如:真能韛唧,一件事儿叨嚰了仨钟头。
瞎韛(xiǎ bài):指说话没有根据。“瞎韛”也说作“瞎韛韛(xiǎ bài bai)”。
胡韛(hú bài):指随意乱说话。“胡韛”也说作“胡韛韛(hú bài bai)”。
在威海方言中,“韛”与“吹牛”是两个概念不同的词:“吹牛”指的是语言极度夸张;而“韛”指的是健谈。“韛”出来的话不一定夸张,也不一定说得对或不对,其特点就是说个不停,威海方言俗称这样的人叫“话篓子(huā lǒu 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