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代酷睿八核Coffee Lake的核心
2018年10月推出的第九代酷睿处理器依然是Coffee Lake,但最大核心数量增加到8核,并首次把Core i9的品牌带入主流的LGA 1151平台,第九代Core i9是8核16线程,Core i7是8核8线程,Core i5与Core i3则依然保持6核6线程与4核4线程不变,而且带K的处理器全都改成了无钎剂焊,不再是以前的硅脂,散热能力大幅提升。
Comet Lake继续堆核心,改良封装2020年5月Intel发布了第十代酷睿桌面处理器Comet Lake,此时距第九代酷睿解禁已经隔了一年零七个月,但依然是熟悉的Skylake内核,熟悉的14nm 工艺。
第十代酷睿Comet Lake的核心
Comet Lake主要变化包括核心数从8核增加到10核,全线产品支持超线程技术,改良了封装让芯片更薄了改善内核散热效能,新增Turbo Boost Max 3.0与Thermal Velocity Boost的支持让CPU能达到更高的睿频,接口改成LGA 1200强化了CPU供电,现在Core i9的PL2变成了从210W增加到了250W,持续时间也从28秒翻倍到了56秒。
核心数量的增加进一步的提升了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而且新封装让处理器内部的热阻明显下降,Core i9-10900K在更高的频率,更高的电压情况下,满载温度都比Core i9-9900K要低,第十代酷睿能更轻易的达到更高的频率。
而且今年Comet Lake还会继续服役,因为第11代的Rocket Lake并没有Core i3及以下的型号,与之对应的是Intel推出了一批新的10代Core i3以及奔腾金牌处理器,今年Comet Lake和Rocket Lake会在市场上共存。
14nm的最新之作Rocket Lake今年3月16日Intel正式发布了第11代酷睿桌面处理器Rocket Lake,评测文章将在3月30日晚上解禁,这是Intel六年来第一次推出新架构的台式机处理器。
与现在的Comet Lake相比,Rocket Lake的提升幅度是很大的,CPU与核显架构都换成新的,CPU的IPC提升了19%,核显性能提升了50%。
不过Rocket Lake上用的Cypress Cove微架构其实说不上是全新的,其实就是把两年前Ice Lake上的Sunny Cove用14nm工艺重现了出来,而核显部分则是Tiger Lake处理器用的Xe架构,Cypress Cove其实是Sunny Cove与Willow Cove的混合体。
与Skylake架构相比,Cypress Cove改进了预取器与分支预测器的性能,一级数据缓存增大50%,一级缓存存储带宽增大100%,二级缓存增大100%,微指令缓存增大50%,每周期能够加进乱序重排缓冲区的微指令多了25%,乱序重排缓冲区大了57%,后端执行端口多了25%,并支持AVX-512等新指令集。
核显的可执行单元比Comet Lake多了1/3,有32组EU单元,与Tiger Lake上的96组规模差距很大,不过桌面市场确实不需要这么强的核显,而且与现在的Gen 9核显相比,图形性能提升了50%。同时,因为新的Xe图形架构有非常好的媒体处理能力,所以相对在做4K数字内容以及相应的编、解码上都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内存控制器现在换了个新的,默认支持频率从DDR4-2933提升到DDR4-3200,而且现在内存控制与内存频率的比率可设置为1:1或1:2,内存超频能力更好。Rocket Lake支持PCI-E 4.0,可提供20条PCI-E通道,比之前的主流桌面平台处理器多出了4条,是给SSD使用的,与PCH相连的DMI总线也从x4拓宽到x8,带宽翻了一倍。
总结今年是Intel的14nm工艺投产的第七个年头,对应的酷睿处理器也从第五代一直走到了第11代,刚出来的时候这个工艺确实非常强,但这么多年下来即使再怎么改良14nm工艺也到了暮年,实际上Rocket Lake没做10核就是因为用14nm生产出来的核心实在太大了,现在就算只有8核也比Comet Lake大得多,已经不再适合Intel的新架构处理器了。
理论上下一代桌面处理器是Alder Lake,届时会改用10nm SuperFin工艺,希望Intel的10nm产能爬坡顺利,明年我可不再想写什么成熟的14nm工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