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商圈开公司
把低价商品包装成极具升值空间的
收藏品、纪念币向老年人售卖
……
这看似很过时的手法
却让700多名老年人累计被骗6900 余万元
11月16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一审判决,以李某为首的23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授意、鼓励、默许公司员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老年人财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其中,被告人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罚金限判决生效之日起1个月内缴纳。其他被告人被分别判处2年至6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部分被宣告缓刑,并处罚金。
公司开在核心商圈 专卖“资格”藏品
2015年6月,年逾六旬的彭大爷在成都核心商圈的一家广场被一名年轻小伙拦住,小伙邀请他到广场14楼参加文化宣传活动。在14楼,彭大爷看见一家收藏品公司坐了许多老年人,工作人员正在向他们展示藏品。为了证明这些藏品的“真资格”,他们亮出了公证书、合同,以及“红头文件”等。据彭大爷回忆,当时并无人购买。次日,彭大爷接到了一名李姓业务经理的电话,再次邀请他前去参观,多次游说后,他又来到收藏品公司。现场,李经理拿出一份“绝版金钞”的收藏品推荐他购买,此时,彭大爷对藏品资质仍有疑问,但李经理对他保证道,“叔叔你放心,我是一名大学生,爹妈辛苦把我培养出来,我不可能卖假的……”再三游说下,彭大爷买了两套,一套13800元。
一段时间后,李经理请彭大爷参加了一场收藏品拍卖会。在拍卖现场,他亲眼见到自己曾经花13800元买的“绝版金钞”被拍卖到两三万元,想到藏品这么快就翻倍升值,他欣喜不已。
拍卖结束后,另一名业务经理小刘小声告诉彭大爷,公司规定员工不能买收藏品,希望他悄悄帮忙买10套。小刘转账给彭大爷,并让其现场代为付款后,彭大爷便拖着10套藏品进了电梯,在地下停车场与小刘“秘密”交货。小刘还再三叮嘱:“千万不能让老板、同事晓得,要不然工作就没了。”
“真的有收藏价值吗?增值那么快吗?”拍卖会结束后,彭大爷脑中一直萦绕着这个问题。没多久,彭大爷接到小刘电话,“藏品不多了哦,要不要买几套收藏起来?”当即,彭大爷便花了10多万元买了9套,前后一共花了20余万元购买藏品,这是彭大爷的毕生积蓄。
这还没完,小刘又告诉他,“想成为国家级会员吗?全国各地的拍卖会都可以参加,不收任何税费,需要买上30万元。”想着藏品价值这么大,彭大爷再次动心,借了13万元又买了数套藏品。成为国家级会员后,业务经理给了彭大爷一张黄色并印有祥龙纹样的“4星VIP卡”,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对方口头承诺的全国拍卖会,彭大爷没有接到过一次通知。
2017年8月,刚从云南旅游回来的彭大爷收到和他一起在该店购买收藏品的群友消息,“你晓不晓得出事了,老板被抓了。”彭大爷立即打电话给业务经理,但对方应付几句之后就关机了……原来,此前的一切都是不法分子为彭大爷精心设计的骗局,而彭大爷这样的受害人只是整个案件中的冰山一角。
700余名老人被骗 涉案金额6900余万
该案最终统计出了700余名受害老年人,被骗的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数额最多的高达200多万元,涉案金额总计达6900余万元。
今年7月13日,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公诉人指出,2016年2月至7月,被告人李某雇佣22人低价收购包括“中华纪念银钞大全套”“绝版金钞”等60余种收藏品、纪念币,又组织各级销售人员高价对外销售。李某在对员工的培训中,明确要求以中老年人为主要销售对象,鼓吹纪念币、收藏品有极高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允诺公司会对收藏品高价拍卖,还与被害人签订《西南片区预拍审核表》,宣称可以高价在香港某拍卖公司进行拍卖……
法庭上,公诉人字字铿锵,有理有据地进行指控,法庭外,参与旁听的部分被骗老年人也纷纷说出了被骗经过。一名老婆婆说:“我遭了20多万元,不是被抓,不知道他们还要骗好多人。”一名李姓大姐告诉记者:“我当时本想请他们帮忙卖自己的两枚银元,对方就说,要帮忙拍卖,就要买一套‘翰墨丹青’,当时店家把我的两枚银元评估到了280多万元和150多万元的高价,但当我买了‘翰墨丹青’后就没下文了……”“我的血汗钱呐,太可恨了,退给我、退给我……”一名满头白发的老年人说着说着便流下了眼泪,老人的儿子一边搀扶着安慰母亲,一边给记者拿出了购买藏品的票据,“你看,这几十万元的发票,看到都伤心。”他还表示,“我妈妈身体以前非常好,是太极拳老师,最后因为这个事,心肌梗塞,差点就走了!”
庭审当日,彭大爷也来了,他告诉记者,被骗之前他每月有3700多元退休金,日子还算舒坦,而此事之后,老伴与他分开了,女儿也觉得他“靠不住”,如今几十年的积蓄打了水漂,每月还要从退休金里拿出2000元来还债。
急老人所急 公检法全力追赃挽损
11月16日,武侯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不法分子被绳之以法,此案追赃情况究竟如何?
在刑庭办公室,武侯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杜伟指着一处墙角表示:“这整整一柜子都是这个案子的卷宗。”受案后,杜伟几乎每天加班,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才将其“消化”完。通过阅卷,杜伟除了锁定犯罪实事和证据,还从中获知了李某团伙内部的情况,他说,“销售人员底薪2000元,加上提成及奖金,业绩好的销售员月收入可达10余万元,我们了解清楚他们的违法所得,都与最后的执行有关,也关乎老人们能拿回多少损失。”
谈到具体追赃,杜伟表示,前期侦查中已及时冻结了李某名下2000余万元存款以及一套别墅,执行金额预计有3000余万元,执行到位率或超过50%,全部用于返还被骗老年人。“其实,这已经算很高了,但很多被骗老年人依然不能接受。”杜伟说道,办案期间,刑庭经常能接到老年人问案件进度的电话,*员应付不了时,杜伟不得不放下工作与老人们沟通。
有一次经历让杜伟印象深刻,“一天,10多名老年人来到法院打电话让我下来一下,说有个视频给我看,我本以为是个什么证据录像,结果是一段廉洁视频,讲的是一名法官收受贿赂办假案被查,老年人们的意思是让我别触碰红线、帮坏人……”杜伟能理解经历了这一次事件,老年人被骗怕了,没了安全感,因此,为了做好群众沟通解释工作,法院就从被骗的老年人中选了4名代表,让老年人了解案件进展的同时也让办案不受影响。
杜伟也坦言,尽管这样沟通也很难让老年人真正理解现实情况,许多老年人迫切想要回损失,甚至多次对刑庭法官说“只要让他们把钱还给我们,你们就不要判他们刑了”。其实,这就是这类涉众型诈骗案件背后的真实写照。
涉众型诈骗的执行挽损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武侯法院执行局专门从事刑事案件执行工作的法官万品儒表示,与民事案件中被执行人不同,在这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会提前将财产转移。万品儒向记者提起了另一起正在执行阶段的涉众型诈骗案,同样以老年人为目标对象,销售的是养老保健项目产品,涉案金额达到了1亿元,由于归案前资金被转移,到最后执行到位率很小,“这样算,一名受害人如果被骗1万元,目前来看能挽回的损失非常少”。他表示,“李某案如果能挽损50%,已是非常‘万幸’了。”
武侯区法院分管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金川说,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法院不仅抽调了精干力量进行审判工作,同时也将追赃挽损作为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为此,区法院多次与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召开专项工作联席会,对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逐案梳理、研判,尽最大努力查清财产去向,查扣涉案财物,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保住“养老钱”。(供稿:武侯法院)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