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十大开会方法,管理者开会自我介绍

首页 > 职场 > 作者:YD1662023-02-22 19:43:28

带团队,开会是门艺术。

开会开的好,下属没烦恼;

开会开不好,事事找你扰。

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头疼的莫过于,

大会小会反复强调,员工“左耳听、右耳冒”

方案计划不断探讨,执行依然“我行我素”

倘若再控制不好时间和开会频率,员工还要背后吐槽:

“又臭又长,头皮发麻”

这种会议,真的能解决问题、落实计划吗?

对于这个难题,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找到了好办法,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时值1922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正大踏步的开展国内建设,但由于党内和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使得建设进展远未达到预期。

列宁同志每天被冗余的会议、讨论、验证、质疑所困扰,便制定了《开会四项原则》,提高了党内高层的决策效率,更是解放了基层执行者的劳动热情。


一、少开会,开短会。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会议,1922年,列宁指出:“将一切小问题转交小人民委员会处理。”

对于这些小问题,*也曾说过:“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然后才证明‘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不是就某个问题来解决某个问题,而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这样就放大了会议的功能。

列宁还要求上会的问题要再三过滤,确保高层讨论、决定的是党和国家的大事。同时,还要“尽量少开会。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的会议每周各一次,每次各两小时”。

会议是研究、部署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如果为开会而开会,使开会成了压倒一切的工作,就走到了召开会议初衷的反面。

二、讲短话,没废话。

除了精简会议,列宁还反对在会上作长篇大论的发言,认为开会“不是为了清谈”,发言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列宁十分善于把控会议,他尽量缩短讨论时间,要求发言人只谈实质问题,不要离题万里。如果问题已经清楚,发言人只需提供数字和实际建议。根据列宁建议:

  1. 给报告人的时间是十分钟。
  2. 给发言人的时间,第一次是五分钟,第二次是三分钟。发言不得多于两次。
  3. 对议程赞成和反对的每次表决,占一分钟。
  4. 例外情况按人民委员会的特别决议处理。

为此,他面前总放着一只有秒针的表,如果有人超过了规定的发言时间,马上把表拿给他看。

列宁在听取汇报或和别人交谈时,“不喜欢把时间花在高谈阔论上”,他“最讨厌空洞的漂亮话和不着边际的议论。他喜欢认真、准确,对他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有事实”。

三、不迟到,守时间。

列宁认为开会迟到是浪费时间,绝对不能允许。他以身作则,按预定时间开会,一分钟也不拖延。

为了杜绝开会迟到现象,规定:“迟到超过十分钟者,给予警告处分并载入会议记录;第二次迟到者,作旷工论处,扣除一天的工资;三次迟到者,在报刊上给予公开警告的处分。连续迟到超过三次者,可通过相应级别的机关决议,予以撤职处分,并不准他担任负责的职务。”

1922年1月24日,人民委员会把库尔斯基等7位迟到者名字通报给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以示警告。

四、递纸条,保安静。

开会时,有人嘁嘁喳喳在下边开小会,或者乱插话。为此,列宁要求保持会场安静,严禁随意交谈。有人刚要开始说话,他就马上伸出手指,发出“嘘嘘”声,并示意他写下来、递纸条,以免影响别人发言。

列宁边听发言边做笔记,有时也拿起一张纸,给某人写个便条,然后又看一些回复的便条。虽然交换意见的小纸条很多,但会场秩序井然。

作总结时,他能够把大家发言中最主要的内容准确地归纳出来,并提出深思熟虑的决定性意见,使得会议很高效。

会风看似小事,但体现政风、彰显作风;

而会风不正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一种突出表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至今日,列宁的开会法,对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依然是一个法宝,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弘扬光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