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狭窄但狂野的马岭河峡谷。摄影/书建兵
贵州地处抬升作用强烈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山峰之间基岩相连,峰丛广布,在有河流下切侵蚀的地方,往往又形成深长幽狭的喀斯特峡谷。
此外,贵州横跨在温带喀斯特和亚热带喀斯特两大分类的交汇处,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种类高度丰富。
▲ 正在不断冲击“亚洲第一”宝座的双河洞。摄影/曹经建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地下喀斯特的高度发育也是贵州喀斯特的一大特点:贵州拥有已探明长度位居亚洲第一的双河洞洞穴系统和世界第二大的洞厅紫云格凸河苗厅,还有全世界面积和容积最大的打岱河天坑。
这些在我们视野之外通过复杂的溶蚀、冲蚀、崩塌等作用发育出来的“负地形”,让贵州的地平面以下比地表更加丰富多姿。
▲ 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大槽口天坑的形状就比较典型,让人不致于误会。摄影/*
贵州的岩溶地带塑造了不少奇特景观,但贵州的美景可并不仅有这些,如果说喀斯特景观代表了整个贵州,那便失之偏颇。
04
独特生命的奇妙物语
丰富多元的地理环境是生物多样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起伏不平的山地造就了贵州诸多的地理单元和自然带,从海拔数百米的亚热带气候到海拔超过两千米的寒温带气候,几种天然植被带依次分布在这高度浓缩的空间中,分别养育着适应各自气候条件的物种,因而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状态。
▲ 荔波的水上森林。摄影/熊亚平
多样并不代表一定独特。
若想寻找和阐释贵州的独特生物,还需从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去探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