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麂:又称小山猄,茅猄。小麂是麂中体型最小的种类,成年体重一般为12~17斤,雄兽较赤麂角短小,角柄前缘至眼眉上缘有一条明显的黑线,从头顶后枕沿颈背至肩部有一条较宽的浅黑线,体背侧面毛呈黄褐色,每根毛由黄色、黑褐色、白色三色组成,故在黄色的基底颜色上出现许多黑褐色的芝麻点,据此可与赤麂区别。
小麂头骨小,前颌骨后缘不予鼻骨相接触,眼前窝几乎与眼眶等大,根据以上特点,可与其他麂区别。小麂是我国特有种类,主要分布于南方丘陵地带,分布范围广,数量也较多。
菲氏麂:又称林麂、乌麂。体重为21公斤左右。头部具明显额腺和眶下腺,额顶有硬簇毛,长约20毫米,体毛黑但棕色明显,呈褐棕色。腋部及鼠蹊补及腿内侧为白色,有一宽阔白色条纹,从腿内侧延伸至踵部。头骨外形与赤麂相似,但前颌骨后缘在鼻骨前端三分之一处接触,鼻骨的形状为中间长两侧短,呈倒V形,角的主干短,仅比眉叉稍长,几乎像蟹钳状。主要分布于云南金平或屏边附近,西藏林芝也有类似菲氏麂。
野生麂有个脆弱的软肋,就是在渡河或在溪流中皮毛被水浸湿之后,行动迟缓难行,往往这时容易被捕获。
野生麂类虽然分为四大类,但国内仍以黄麂为主要繁殖衍生为主。
目前饲养麂子已获成功,其麂肉已允许上市交易,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但其味道和野生麂子肉相比稍有欠缺;野生麂肉非常细腻、嫩滑鲜美。
野生麂子为国家保护二级动物,明令禁止捕获;但有些边陲偏远地区仍有少数不法分子挺而走险,为了获得高额利益,用绳索套取或用兽夹来捕捉野生麂子,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但被促,难免有牢狱之灾或面临巨额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