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虎分布图
在中、南美洲,从2000-2010年的27项研究表明,美洲虎的密度估计为每100平方公里有0.74-11.2只,当然这个数值是一个平均数值,也不可能完全准确,比如在一些国家公园或保护区里面,密度要远远高于一些有人类生活的区域。比如:
- 在2004年对伯利兹塞尔瓦玛雅热带雨林里面的调查评估得出这里的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含有7.5-8.8只美洲虎;
- 2004年,对玻利维亚亚马逊调查估算出当地美洲虎的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含有2.8只美洲虎;
- 2004年,对巴西卡廷加的旱地林和矮树林中的密度为3.5只/100平方公里,大西洋森林中的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含有2.2只美洲虎,塞拉多的热带稀树草原的调查评估得出,这里的美洲虎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含有2只;
- 2004年,对玻利维亚境内的大查科平原调查得知,这里的美洲虎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含有2.2-5只;
- 2006年,科研团队采取了红外相机、遥测等方法,估算出巴西潘塔纳尔湿地里面的美洲豹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含有6.6-6.7只;
- 2008年,位于哥伦比亚亚马逊森林中的阿马咖胛骨国家公园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含有4.5只美洲虎,未受保护的地区的密度则为2.5只/100平方公里;
- 2010年卡克斯康伯盆地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面的美洲虎密度则为每100平方公里有3.5-11只美洲虎。
丛林中的美洲虎
由于受到畜牧业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巴西部分地区及阿根廷北部地区的美洲虎种群密度较低。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10年之前的,很多调查都高估了未知地带的密度,对美洲虎的生存状态的评估太过于乐观了,根据2017年的数据,调研团队确定了34个美洲虎亚种群,其中25个亚种群都符合极危或濒危物种的标准,占比达到了97%,整个大亚马逊亚群总数估计是5.7万,占总数量的89%左右。
总体来说,美洲虎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相较于历史生活区域来说,现在美洲虎仅生存于原先的51%范围内。
从20世纪初开始,美洲虎就被大量猎*,在20世纪60年代时,巴西亚马逊地区每年都有超过1.5万只美洲虎被猎*。
到了70年代初左右美洲虎皮贸易也达到了巅峰,单单是在1967年,国际贸易中美洲虎皮就高达1.3万张,这种现象直到1976年后才才变得比较少。
被美洲虎袭击的印第安女孩
一般来说,大型食肉动物多多少少会与人类产生冲突,但是事实证明美洲虎很少会主动攻击人类,也很少捕*牲畜,只要它的猎物数量足够,它便会远离人们的生活区域。
在非洲和亚洲,动物袭击人类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在欧美,则比较少发生,一般来说都是在马戏团或者动物园内。对于美洲虎来说,只有当人类故意毁坏或者侵占它们栖息地的时候,它才会反击,另外,随着这些年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人类故意投喂食物给美洲虎,它对人类的恐惧感已经减少了许多,这种后果就是让美洲虎攻击人类的概率增加。
在2015年的时候,一名3岁的印第安女孩在圭亚那森林里面就被美洲虎袭击了,当时小女孩与母亲正在河里洗衣服,一只美洲虎在旁边虎视眈眈,后来直接咬住小女孩的就往丛林里面拖,好在周围人们大喊大叫,美洲虎才仍下小女孩跑掉了。
由于美洲虎伤人的次数相较于其他食肉动物来说少很多,所以它们被人们报复性*害的情况也比较少,对于它们现在的生存状况来说,“人虎”冲突倒不是主要威胁因素。
“猫科全能手”美洲虎在坊间里面,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同体型动物里面,实力以猫科为尊,这句话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猫科动物不仅有着尖牙与利爪,而且在身体力量以及敏捷度上面,都是十分优秀的。今天我想说的是,美洲虎则是猫科动物里面的佼佼者,猫科动物所具备的一切技能,美洲虎几乎都会,比如说游泳、爬树、跳跃等等,它都十分擅长,而这些技能也赋予了美洲虎高超的捕猎技能。
美洲虎
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美洲虎一共可以分成9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亚利桑那亚种、中美亚种、金色亚种、赫尔南德斯亚种、潘塔纳亚种、巴拉圭亚种、秘鲁亚种、韦拉克鲁斯亚种,但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里面的猫科动物专家组却不认可这些亚种,他们认为所有的美洲虎,其实都是一个亚种,只不过分布地域的不一样罢了。
因为分布地域的不一样,美洲虎的各体体重差异很大,比如查梅拉-奎克斯马拉生物圈保护区里面的美洲虎平均体重为50千克左右,而巴西、委内瑞拉等南美洲地区里面的美洲虎雄性平均体重则达到了95千克,雌性也在56-78千克之间,造成这样差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与当地气候、食物来源密不可分,总体呈现出来的趋势就是越向南边延伸,美洲虎的体重就越大,整个物种来说,体重通常在56-96千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