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特别是在科学技不发达、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人们靠天吃饭,就学会了观察天气的变化,年长月久根据现象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如通过对天空云彩变化的观察就知晓刮风下雨,这便是看云识天气。
在小学课本里就学过许多有关天气的谚语,比如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北闪涨大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云彩走朝东有雨变成风,云彩走朝西骑马披蓑衣”这条谚语。其实这条谚语也可说成“云走东有雨变成风,云走西骑马披蓑衣”。先理解什么是蓑衣?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了,蓑衣是一种雨具,用棕树皮缝制而成的,大雨时披上遮雨。以前农村家家都备有蓑衣,下雨天,在田地里劳作时披上蓑衣后背部不被雨淋湿,冬天披上还有保暖的作用。
现在的年轻人认识到的蓑衣或许是从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歌《江雪》中了解到的,这首诗即使成绩再差的学生都能背诵如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很有意境,“孤舟蓑笠翁”,孤零零的小船上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孤单老人。稍年长的农村人都熟悉“蓑衣”是个什么东东。
书归正传,刮风下雨之前总有一征兆,刮风下雨是自然现象,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能无风就起浪。刮风下雨与冷暖气流的活动有关,与气压的抬升和下降有关,与地球的经纬度有关,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许多农谚语有其局限性,受季节和区域的限制,“云彩走朝东有雨变成风,云彩走朝西骑马披蓑衣”主要是指夏季的中原地区。下面就简单地分析一下“云彩走朝东有雨变成风”,意思是看到天上的云往东方运动,即使是下着雨,一会儿雨就停了变成风了。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作个分析,地球有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昼夜。陆地上空气温稍高一些,形成“暖气流”,在上层,太平洋上气温低一点,形成“冷气流”,在下层,冷暖是相对而言。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云层运动的速度比地球快,雨很快就过去了,太平洋上的气流与地球自转逆向,便形成了风。
“云彩走朝西骑马披蓑衣”,意思是云走西就会下雨。暖气流遇冷,水蒸气凝结成水珠降落,下大雨。还有“云彩走朝北、云彩走朝南”怎么样呢?可能要雨就困难了。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日子里,人们生产劳作,何时下种,何时收割,何时出门,何时归家,都得根据四季的轮回、天气的变化,顺应自然规律而得以生存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长期的积累归纳出了许多经验,这些经验用固定的语句记录下来便形成了谚语,农谚就是谚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性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