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又被人们称之为淡水龙虾,其学名为克氏原鳌虾,这是一种生活在淡水里面的甲壳类水生动物。长大的成虾体长约5-11厘米左右,全身暗红色,脊背硬壳呈黑色,腹部有5对10只脚,具有攀爬、打洞的特性,喜逆水环境。
小龙虾因营养价值高又属经济养殖虾类,肉味鲜美而广受年轻人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众多养殖品种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小龙虾主要以摄食水草、藻类、浮游动物、饲料等为食的水生动物,是水产养殖业和肉食品类消费的热门爆品。
小龙虾长大成熟后颜色为暗红色
小龙虾的生长繁殖淡水小龙虾具有适应性极强的特点,在12-28℃时均可正常生长,最高可承受46度的高温和零下10度的低温,总体能耐高温严寒。
小龙虾生长迅速,虾苗孵化周期在恒温条件下约2-3个月,成虾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2个月的养殖能达到成品虾规格,一般公虾生长快于母虾,商品虾规格也较母虾大。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小龙虾的生长必须建立在脱壳的基础上,脱壳一般较为隐蔽的地方进行,如水草丛中或植物叶片下。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95%,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后社为成虾阶段。性成熟个体也可以继续蜕壳生长。其寿命不长,约为18个月500天左右。但也有特例,即便在食物缺乏、温度较低和比较干旱的情况下,也有寿命达2-3年不死亡的现象。
母虾繁殖的虾卵
亲虾繁殖生长中的小虾苗(暗灰色)
小龙虾改造的洞穴
小龙虾与日本的渊源小龙虾真正进入亚洲,是由一个叫john的日本商人于1918年从欧美正式引入到日本本土,后经培育推广,在日本得到广泛发展,并将小龙虾带上了美味的餐桌。(该部分史料只简单记载这个日本人,故没有更多资料整理)
小龙虾踏上中国的热土上世纪30年代初,一名叫陈义的中国人在日本游学,因在日本吃到了可口美味的小龙虾,出于喜欢,用水桶将小龙虾带到了中国南京市。据记载当时陈义总共带了320只,经过轮船漂洋过海,到南京时存活的还有175只。据史料说,当时携带龙虾的目的是为了带回中国给自己的亲人观赏品尝,但到达南京时,死亡已接近过半,不忍心又将龙虾放入池塘。一年后,因天气原因陈义又发现小龙虾大量上岸,成百上千只,此时陈义断定其繁殖能力较强,不用担心种源问题,又返回日本学习龙虾美食的制作方法,这就是龙虾商业化进程的雏形。
小龙虾在中国发展的步伐1960年前,在陈义的精心管理和培植下,小龙虾逐步在南京周边水库水沟和上海吴淞口等周边地区大量繁殖,为小龙虾的种源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
1967年初,由于国家大力开展知青下乡运动,大量知青在当时缺食少肉的社会环境下,尝试到了小龙虾的美味,大量知青又把小龙虾带到了苏北一带繁殖发展和推广。自此,小龙虾真正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1972年,小龙虾正式被引进到湖北潜江,1985年又从湖北进入到江西,1990年左右,正式新进到湖南、云南等地,2010年开始,在政府的助力下,开始推动小龙虾产业的迅速发展,潜江虾城的美誉就是政府推动的杰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居民消费市场对高营养的需求逐步提高,小龙虾逐步走向全国各地。
从整个行业来看,小龙虾的始地是欧洲,而发源地是日本,真正推广并形成产业链的是中国,影响中国小龙虾行业发展的又是湖北潜江。虾城潜江不仅代表了小龙虾养殖产业的最高技术同时也是整个水产行业走势的风向标。因此得名“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