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东岸,草坪乡。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核心区。 摄影/陆宇堃
奇崛地貌塑造了50多个少数民族的缤纷生活;一代代移民沿江南下,培育出广府与客家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文化。
侗族新年时的庆祝活动, 千人踩歌堂 。 摄影/尹忠
珠江,为什么是中国第二大河?
相较于珠江,长江、黄河背负的文化意义更为厚重,更常被世人提及。就连生在珠江流域的歌手张明敏唱《我的中国心》时,歌词也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而没有珠江的踪迹。
其实,河流的大小通常以径流量,而非长度计算,珠江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大河。
佛山三水三江会。 珠江下游河道之乱可见一斑。 摄影/熊嘉诚
长江与黄河定义了国人心中大江大河的标准模板。大河自西向东流,存在一条非常清晰的干流,无法与干流同日而语的支流呈鱼骨状分布在干流周边。
但是,当你打开一张珠江流域的地图,便不难发现,“叛逆”的珠江几乎一条都不符合,反而更像是“散装”的几条河流。
珠江流域示意图 制图/孙璐
绵延不绝的横断山脉、南岭与武夷山,与南方的南海划定了如今地理分区中华南的范围,也决定了岭南地区的河流从四周向南汇聚。冲出群山的东江、西江、北江与珠江(西航道)携带大量泥沙,具备强大的造陆能力,不断把三角洲向南推进。
珠江在并不稳定的新生陆地上,形成了盘根错节的河道网,又分散为八条河道入海,其中,处在入海口的珠海一市就建立了500多座桥,足见河网之复杂。不过这些河网相互联通也就成为了一条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