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清之后,服务于钦天监的传教士又在《崇祯历书》的基础上,多次试图完善新法。最终,历法的精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同时推算过程也愈加复杂。当时,日月食的计算不但是门技术活,也是门体力活,这项繁重的工作,甚至让传教士们心有余悸。如南怀仁在其《欧洲天文学》中就提到:“还有一项不轻松且带有危险性的工作,这就是计算日、月交食。因为这个庞大的帝国被划分成十七个行省,每一次日、月交食的预报都必须计算出不同地点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就是厚厚的一大本”。此外,每次日月食的预测报告都必须提前六个月呈报给皇帝,以便这些推算结果能够及时地传到哪怕是最遥远的省份。
月食预测报告

这是钦天监负责人南怀仁向康熙皇帝进呈的月食预测报告,这份月食图中绘制了康熙十年二月月食北京及各省份的时刻和食分大小情况。
交食算式草稿

这是清代晚期交食算式草稿当中的一页,该页只是计算北京一处位置所需十几个大步骤当中的一个步骤。如果完整的推算一次日月食,甚至需要进行几百页这样的计算。
除了月食的推算和预测,关于月食的救护历朝也有相应的规定。例如顺治二年定制,发生月食时,需在中军都督府救护。康熙七年定制,月食救护改在太常寺衙门进行。月食发生时,由礼部派一名司官前往观象台,督同钦天监官员测验所食分秒,并由钦天监奏复占验结果。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月食无法观测,则不做占验,例如:
雍正十年十月十五日钦天监监正明图题观候月食本:
钦天监监正加太常寺正卿衔臣明图等谨题,为观候月食事。本年十月十五日己巳望月食分秒并初亏带食方位已经具题外。臣等会同礼部祠祭清吏司员外郎鄂善、主事傅元甡齐赴观象台,公同天文科该值五官灵台郎刘国安等,候得自寅初三刻六分至辰初一刻四分,俱阴云遮蔽,不得考测,例无占验。
雍正十一年四月十六日钦天监监正明图题观候月食本:
钦天监监正加太常寺正卿衔臣明图等谨题,为观候月食事。本年四月十六日丁卯望月食分秒时刻并起复方位已经具题外。臣等会同礼部祠祭清吏司员外郎七什、主事周人骥齐赴观象台,公同天文科该值五官灵台郎明伦等,候得丑初刻十三分左偏下初亏,寅初初刻三分食甚,寅正二刻七分下偏右复圆。
臣等谨按占书日:四月月食,魏国大旱;在心宿食,大臣有黜者;丁日食,年丰;月食后三日内,有雨则灾解。
雍正十年十月十五日月食图

雍正十一年四月十六日月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