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网 冯学东 摄
点评:作者低角度拍摄渔民撒网捕鱼瞬间,由于天色较暗,借助环境光,令画面中只能看到渔民和扑面而来的渔网,给观者极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照片若一次拍得,堪称出色,即使人为设计,想法和角度也颇具心思。
苦村方舟 张昌军 摄
点评:8秒的曝光时间加上F18的光圈值成就了这张夜景照片。山谷之中,夜幕降临,客栈的装饰灯光勾勒出建筑结构,光源处的星芒效果略带璀璨之感,行驶在路上的车辆也随着长时间曝光在画面中拉出虚幻的线条。虽然画面较美,但天色尚早,若左上方有星轨流动,效果更佳。
薅草锣鼓 龙潜 摄
点评: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作者使用广角镜头低角度取景,薅草季节劳作的人们和相对而立的歌手、鼓手都纳入画面之中,交代了薅草锣鼓的特色。
巴山峡谷诱影人 廖宗义 摄
点评:画面左侧手举相机拍摄的摄影人与右侧崇山峻岭的景观相互呼应,点明“诱人”的主题。从角度来看,作者想必也是摄影人之一,这也给人一种提示,即很多人面对同一场景时很容易拍出画面雷同的照片,换个角度,就会获得不失气势且更有趣的画面。
■ 闲话大展
恰到“高”处与恰到“好”处 ▣徐焴
自从大疆推出小型无人航拍机以来,利用无人机航拍的摄影人越来越多,而且获得了不小收获。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已成如今参评参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人在使用过程中片面追求升空高度,有的甚至不惜冒险违规,对无人机程序做破解,指望解码后使无人机在限飞区域起飞或超过规定限高拍摄。暂且不谈这种违规做法很可能产生的不良社会后果,或是有可能为设备安全带来的隐患,认为超过设备原定程序限定高度则拍摄效果更好的观点,其实也存在片面性。实际上,无人机并非飞得越高图像效果就越好。
我们知道,哲学基本原理中有“质、量、度”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一定的“度”,其性质反而容易出现新的变化,甚至恶化,即所谓的量变到质变。因此用无人机拍摄的高度选择,同样存在对“度”的必要控制。
绝大多数无人机拍摄系统所选用的影像传感器尺寸都较小,而飞行拍摄过程中上升高度过高,物体成像也越小,反而明显影响图像分辨率和照片清晰度。可以说,飞得过高,画面细节表现分辨率大幅降低,其实得不偿失。除非拍摄城市摩天大楼等有扩展视角需要,采用无人机航拍接片素材可能更为科学合理。
另一个典型问题是取景角度。有的摄影人以为“上帝视角”就得从垂直角度拍摄,但这样俯视所得到的画面往往类似于谷歌地图般的平面效果。因此,我们应当从反映美感还是信息量表现角度来充分考虑角度的选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灵活处理为要。
关于广角镜头的使用也值得斟酌。不少摄影人偏爱用广角、超广角镜头拍摄,不惜巨资购买。窃以为,除了为追求某种特殊变形效果而特地选用超广角镜头,不要说拍摄人物活动了,就是拍摄风光、建筑等特定题材,焦距过短的超广角镜头所带来的变形效果往往也很难令人满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现场空间符合条件,与其单纯选用超广角拍摄,还不如接片来得更为合适。相对来说,获取接片素材时能用焦距相对更长的镜头,得到的素材透视效果变形较小,通过适当拼接后透视关系也更为自然,画面效果也更理想。
俗话说“想要甜,加点盐”。但加盐不能过多,影响口感,反而令人难以下咽。我们拍摄参展参评照片时,同样需遵循适量、适度原则进行采撷,才可能收获比较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