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是我国古籍史料天文志记载中的“常客”,我国天文学家朱文鑫考证后认为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我国史书中记载了它29次回归活动,这个时间段长达2150年,符合它29次回归的时间跨度,也就是说基本记载了它的每一次回归。
但是这个彗星如今的名字却属于一位叫爱德蒙·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他于1750年计算出了这颗彗星的轨道和运行周期,并且预测了它的下次回归时间,这在当时的天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此人们认识到彗星的运行是有周期性的。
后来天文学家们将周期长于200年的彗星称作长周期彗星,小于200年的彗星称作短周期彗星,而哈雷彗星运行周期为76年左右,所以正是一颗短周期彗星。
哈雷彗星的彗核是一个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天体,质量在3000亿吨左右,实际上彗星大多都是一些脏雪球,由水、宇宙尘埃和碎石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