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的特征,彗星的三个主要特点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12-17 06:53:33

△马王堆帛书中的“彗星图”细节(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古人还采用“尺”作为单位来计量彗星尾巴的长短,按照中国古代表示角度的标准,古代的一尺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一度。古代彗星的尾巴长的可以长达数丈、甚至十丈。十丈为一百度,虽然这一说法略有些夸张,但是大的彗星尾巴长达五六十度,还是有可能的,这样的彗星横贯天空一定是十分壮丽的景象。

另外,在南北朝时期,古人对彗星的本质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说明当时已经知道彗尾延伸的方向与太阳之间的关系

关于彗星分裂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彗星记录中也有所记载。如《新唐书·天文志》中有:“唐乾宁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虚、危间,乍合乍离,相随东行,状如斗,经三日而二小星先没,其大星后没”, 这说的就是896年,一颗彗星在虚宿和危宿之间分裂成一颗大的和两颗小的彗星的情形。

中国古代彗星记录也是所有天象记录中最早被人们关注的,早在1270年前后,宋朝史学家马端临(1254-1323年)就率先整理了1222年以前中国历代的彗星记录,并将其编入《文献通考》中。18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及著名汉学家宋君荣(Gaubil Antoine,1689-1759)将这些记录增补至明末,并将其翻译成法文介绍到西方。甚至在乾隆年间,宋君荣还在北京亲自观测彗星,将观测结果通过书信传回欧洲。

彗星的特征,彗星的三个主要特点(9)

△宋君荣在戴进贤《黄道总星图》上标记的1742年在北京观测到的彗星记录。当时在星图上绘制彗星观测记录的方法已经受到西方星图的影响(巴黎天文台藏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欧洲的学者们也对彗星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下图为波兰天文学家赫维留的《彗星图》(Cometographia)的封面,图中三位人物自左至右分别是亚里士多德、赫维留和开普勒,每人各捧着一幅彗星图,反映了西方不同阶段对彗星的认识。其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彗星是大气内的现象,开普勒认为彗星是沿直线轨道的天体,赫维留自己则认为彗星是沿弧形轨道运动的天体。

彗星的特征,彗星的三个主要特点(10)

彗星的特征,彗星的三个主要特点(11)

△《彗星图》封面及波兰天文学家赫维留对彗星的观测和分类(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前,古人对于彗星的观测虽然是为了占卜所用,但观测的精度与丰富程度同样令人惊叹,很多也与我们现在通过更精密的仪器所观测到的相一致。看来,无论何时,严谨的态度都是科学进步的一大根源啊。

——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李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彗星的特征,彗星的三个主要特点(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