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生活习惯,黄蜂的生存习性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5-02-28 10:14:16

秋风起,有一种美味上市了,它就是蜂蛹。椒盐蜂蛹,曾入选高明十大名菜。现在,有人工养殖黄蜂,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养一百多窝。跟着记者,我们一起去听听明城十字坡养蜂人的故事。

黄蜂生活习惯,黄蜂的生存习性(1)

捉蜂。高明融媒记者任家文摄

来到明城十字坡这个果园,千万不要在林间随便走动,因为有蜂出没。抬头看看,在树枝间挂着一个个大蜂巢,蜂巢大小、形状各有不同,筑巢的高低也各异,因为它们分属不同的蜂种。

黄蜂与蜜蜂同是蜂,但个头、性格差别很大、养殖方法也各有不同。蜜蜂采食花粉花蜜,而且会酿蜜,属于素食蜂,蜂蛹细小;而黄蜂则是吃虫子的,不会酿蜜,属于肉食蜂,蜂蛹肥美。

养黄蜂的风险比蜜蜂大,正所谓:黄蜂尾后针,被黄蜂蛰过的人肯定印象深刻。一针刺进肉,就能肿痛数日,如果被群蜂所蛰,严重的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所以一般人见到大黄蜂都避之不及。虽然可怕,但在中医角度来说,蜂毒却是治疗风湿的重要材料。

黄蜂生活习惯,黄蜂的生存习性(2)

黄蜂被系上绳子。高明融媒记者任家文摄

养蜂师傅说,想要看清楚黄蜂的生活习惯,动作要慢,声音要小,与蜂巢的距离保持在两三米之外,如果声音太大惊吓了黄蜂,引来群体攻击就麻烦了。

现在这些蜂巢每个大约重十几斤,再养一两个月,到农历9月中旬,每个就会长到二、三十斤重,到时养蜂人会在晚上穿好防护服,来个一窝端,每窝蜂巢起码卖一两千元。

驯化过的黄蜂已经没有野外的攻击力强了,但养蜂人捉起来看似很简单,用网袋一包起来就走,其实这网袋必须是钢丝做的,抓拿还要讲技术,以免过程中被蛰。

高明十字坡这个养蜂人叫项陆平,养蜂技术是从贵州深山里学来的。他说,黄蜂又叫胡蜂,胡蜂有很多种,金环胡蜂、黑尾胡蜂、黄腰胡蜂、黑盾胡蜂、虎头蜂等野蜂都可以驯养。养蜂蛹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留蜂王过冬,另一种是诱捕驯养。项陆平就是用诱捕驯养方式。

黄蜂生活习惯,黄蜂的生存习性(3)

蜂蛹。高明融媒记者任家文摄

在每年的夏初,项陆平就会利用黄蜂吃肉的习性,在夜晚施法诱捕。只见他捉几只蟋蟀插在树枝上,再随手从野外植物上抽出一条纤维,准备好一小张纸巾。“蜂是吃肉的,最喜欢吃蟋蟀腿,有肉吃,它就顾不得咬人了,它会咬着一块肉飞走。”项陆平说。

只顾贪心吃肉的大黄蜂被项陆平套上用植物纤维做的绳索,绳索上挂了小张纸巾,当吃完它飞回巢,就暴露出了行踪,养蜂人一路跟踪就可以找到它的巢穴。项陆平说,绳套一定要用植物纤维,不然蜂回到巢,咬不断绳子,就再也飞不起来了。如果在春夏早期,蜂体格还不够壮,带不起纸巾,就要用竹子内里的竹膜代替纸巾,会更轻,对蜂的飞行不会影响。

黄蜂生活习惯,黄蜂的生存习性(4)

养蜂人。高明融媒记者任家文摄

当养蜂人发现蜂巢后,就等到晚上整个摘回来,挂在预定好的树下,让它们继续生长,慢慢驯化。项陆平说,这个果园里养了多个品种,有本地人称为地雷、黄头蜂、花头蜂、虎头蜂、黄牛蜜的等等。只要掌握方法养蜂,蜂就不会蛰人。每年,运气好的时候,项陆平的蜂场可以养100窝左右,到岁未,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项陆平说,夏天里,果场养的蜂还可以为果园除虫,如果是野生状态,入冬后,蜂巢亦会自然散失的,蜂蛹全部羽化。

黄蜂生活习惯,黄蜂的生存习性(5)

蜂巢。高明融媒记者任家文摄

成熟采摘后的蜂蛹营养丰富,做成椒盐蜂蛹风味香酥嫩脆,是纯天然美味食品。蜂蛹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既是食品,又可作为营养保健品。据说,蜂蛹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尤其是维生素A的含量大大超过牛肉,蛋白质仅次于鱼干油,而维生素D则超过鱼干油10倍,被誉为“天上人参”,是一种纯天然的高级营养品。还富含氨基酸、锗、硒等微量元素,及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酶。每公斤售价高达400元,成蜂也具有药用价值,比蜂蛹还贵,一般用来浸酒。

据记载,粤人有食蜂、饮蜂酒的习惯,岭南多障气,粤人以蜂入酒,可以疗之。蜂酒,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骨、增强体质等功效。蜂巢则可以入药。

黄蜂生活习惯,黄蜂的生存习性(6)

蜂蛹菜式。高明融媒记者曾锦锋摄

近年,人工驯养技术逐渐成熟,养蜂1年可发展2代~5代,采摘期应掌握在高龄幼虫至变蛹期最宜。蜂蛹是鲜活产品,除鲜炒取食外,大部分采用干制法加工,以便于贮藏、包装。蜂蛹是各酒楼食店大量需求的靓货,椒盐蜂蛹,曾入选高明十大名菜。项陆平说,养殖黄蜂,已经成为了农民致富之路。

文、图/高明融媒记者任家文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