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闭眼来一杯,提神醒脑来一杯,厌世续命来一杯,做人呐,最紧要的就是嗑奶茶。”
这届奶茶到底牛到什么程度?据美团《2018年外卖奶茶大数据》显示,去年美团外卖奶茶订单量突破2.1亿单,平均每人一年要喝14杯奶茶,如果算上线下交易,毫不夸张地说,将近一半国人的命,都是奶茶续的。
而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已超45万家,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跃升至990亿元,直逼千亿大关。
乘着消费升级的东风,不断迭代的奶茶正在摆脱“廉价”标签,破次元壁将中国茶与奶茶有机结合,凭借爆表颜值、产品创新、社交连接,在划清与传统街边奶茶店界限的同时,一举将新式茶饮送上青云,热度居高不下。
不难预见,站在风口之巅的新式茶饮,已成兵家必争之地,非胜不休。
前世今生
马云曾预言未来十大暴利行业,奶茶正是其中之一。
中国内地茶饮连锁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6年,台湾珍珠奶茶连锁品牌“快可立”进驻北京、上海开拓业务,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正式开启大陆奶茶业元年。
这一阶段的奶茶产品以果粉、植脂末等粉末冲泡而成,所谓的植脂末即为奶精,这种氢化植物油能代替牛奶呈现出丝滑的口感。虽名曰奶茶,但成品既不含奶,也不含茶,业内称之为“粉末时代”。
看似亲民的价格背后,实则暗含暴利。珍珠奶茶的原料价格十分低廉,4.5元的千颗“珍珠”可调配40杯奶茶,就算加上奶粉、果精,总成本远远不足1元,而当时一杯珍珠奶茶的售价在4元至6元不等。
低投入、易操作、高回报,在连锁品牌抢滩之时,个体户亦野蛮生长,大街小巷遍布各种奶茶店,为抢占生意,价格战愈演愈烈。很多奶茶店开始使用低档奶精、甜味剂等胡乱泡制来忽悠消费者,以至于自毁长城。
为摆脱恶性竞争,部分奶茶品牌开始改用“茶基底”,用真正的茶末和茶渣制作基底茶,但奶仍以植脂末为主,并将其装在茶桶内,每隔数小时更换一次,“桶装时代”就此登场,奶茶市场渐渐恢复活力。
2006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好转以及新一代群体的消费升级,奶茶行业真正进入爆发期,开始以品质论英雄。
快乐柠檬率先在乱局中以“手摇茶”突出重围,由先前的粗制滥造,回归调酒师般的手摇现调的制作手法,口感和包装形式更为丰富。
后起之秀CoCo都可,则创造性地将珍珠、布丁、仙草三种单一小料复配到一起,凭借一款“奶茶三兄弟”圈粉,1年创下40亿佳绩。
花式翻新之下,为求利润最大化,奶茶最核心的“健康”问题被刻意忽略。直至2011年,奶茶行业塑化剂丑闻集中爆发,人人避之不及,市场急速遇冷,关店潮在每个城市相继上演。
重创倒逼革命。2012年,“喜茶”(原名“皇茶”)在江门横空出世,以芝士茗茶系列一炮而红,凭借天然原物料,在国内掀起奶盖茶热潮的同时,也将整个行业搅得天翻地覆,开始向高端化的“新式茶饮”方向迈进,少壮派加速出现。
2015年11月,奈雪の茶在深圳开出首家门店,以“茶饮 软欧包”的产品策略成功抓准增量市场空白,迅速扩张。
2017年2月,喜茶进军上海,由于限流竟引发了“排队7小时”的大新闻,新式茶饮的江湖地位不言而喻。
到2018年,新式茶饮销售额复合增长率接近30%,全年实现408.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占整体奶茶市场销售额的81.4%。
新式茶饮的出现延展了奶茶市场的边界。在原料选取上,新式茶饮更注重养生,用上等茶叶代替原有的碎末、茶渣,同时以新鲜牛奶、进口奶油、天然动物油等代替奶精;在制作工艺上,除却传统热泡,还引入了冷泡、真空高压萃取方式等,有利于保护肠胃。
新式茶饮异军突起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切中了消费者个人的马斯洛需求,其并不单局囿于口味创新,还在产品、文化、服务、空间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多维搏击。一言概之,新式茶饮赋予消费者的,绝不仅是一杯奶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利益诱惑之下,无数品牌争相入局,新茶饮的赛道不堪重负,大战一触即发。
千茶混战
一个行业火不火,看资本热钱的流向就够了。
作为细分品类,仅2017年,新茶饮行业的融资规模就超过13亿人民币,《华尔街日报》因此称“风险投资正在瞄向‘中国版星巴克’”。
2017年3月,关茶完成千万级人民币 Pre A 轮融资;同年4月,一点点获得美亚1亿美金投资;6月,Teasoon获得峰瑞资本800万元投资。
2018年3月,奈雪の茶在获得天图资本的加持后,以60亿估值成为新式茶饮中的领跑者。
2018年4月,喜茶宣布完成4亿B轮融资;今年7月,喜茶获腾讯、红杉资本投资,目前估值高达90亿元,风头无二。截止2019年8月9日,喜茶在全国已有301家门店,单店年收入平均在1200万元以上。
背靠资本的各路新式茶饮野心勃勃,“网红级”品牌层出不穷。据《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一年内增长了74%,竞争日趋白热化。
传统奶茶品牌不甘坐以待毙,快乐柠檬推出副牌“茶阁里的猫眼石”,定位中高端市场;CoCo都可则对既有门店不断升级,调整产品线,加紧布局;沪上阿姨、王子拉茶等纷纷揭竿而起。
与此同时,其他食品商亦不愿放过瓜分市场的大好机会。凉茶王老吉设立第一家线下现泡茶概念店“1828王老吉”;三只松鼠引入“水 轻食”综合店,水指的是“mini微泡茶”;呷哺呷哺在36家火锅门店销售手摇茶。
物极必反,过度疯狂的市场就像一场高烧,“千茶混战”的虚假繁荣终要消退。奶茶品牌的寿命开始从1年被压缩到2-3个月,关店数与开店数呈现倒挂之势,血洗过后,大批陪跑者沦为炮灰,更多脆弱面开始暴露。
1.产品复制壁垒低,同质化严重
新茶饮大战之所以入局者众,根本症结在于缺乏有效的壁垒,门槛极低。在某宝上,甚至只需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原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