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法:耳机摆法。
第一、聆听位置高低以普通单人座沙发下去、身体靠在椅背上的高度最好。第二、二喇叭与聆听者的距离,以聆听者靠背坐著,二手前伸、中指刚好接触二喇叭内缘的距离最适合。
第三、二喇叭不必向内投射,喇叭摆放的正确位置以能够从「头顶上」听到声音为准。第四、喇叭的高度,如果是书架型,加上脚架之後大约在100—110公分之间为佳。假若是落地式那就无法讲究了,一切随缘。
第五、聆听位置背後离墙多远多近都没关系,但最好(或许说一定)要有软质吸音材料处理。第六、空间不需要另外多做声音处理布置。
这种喇叭摆法,因为所听到的效果类似戴耳机听音乐,而且左右二喇叭也几乎贴近二耳,所以我称之为「耳机摆法」。
像戴耳机听音乐一般,几乎不受空间条件影响。本来位於音场中央的声音变成在头部之上,本来在左右的声音则仍然在左右。
除此之外,整体声音细节与各种表现变得更清楚更敏锐,而且低频的震撼力与颗粒的清晰更是无与伦比,与一般摆法相比,低频方面好像侏儒变成巨人。
第九法:超低音摆法
如果是2.1系统,只有一个超低音喇叭,最好的摆法是把超低音喇叭摆在二个主喇叭中间,跟主喇叭呈前后一条线,如此一来不会有低频相位差问题,可以听到最饱满的低频量感。
如果想要减少低频量感,可以吧超低音往后移动,此时超低音跟主喇叭之间会产生时间相位差,低频量感会减少。但若是吧超低音靠后墙摆,或塞在墙角里,此时低频量感最多,但低音乐器的位置与解析力要注意。
虽然超低音都有音量与相位调整,不过最好还是先找到最佳的摆法位置,不足处再以音量或相位调整来弥补。
二个主喇叭加一个超低音的目的是要补强100Hz以下低频段量感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减轻主喇叭对低频段的负担。
所以,使用时请注意要切断主喇叭的低频,也就是由超低音分频之后,从超低音的输出端接后级,这样主喇叭与后级对低音段的负担才能减轻。唯一要考虑的是超低音的分频网路会不会劣化分频后传给后级的音乐讯号?
有些人刻意让主喇叭全频段发声,只用超低音补足更低的频段,此时更要注意超低音的摆法,避免主喇叭与超低音喇叭的低频段相互产生抵消现象。
第十法:四件式喇叭摆法
先依照二个喇叭的摆法,找出主喇叭的最佳位置,接着再按照相同的方式找寻超低音位置。由于四支喇叭的互动复杂性远远超过二支喇叭,刚开始找到的主喇叭位置不一定能够适合低音柱,所以必须反复移动二组喇叭的相关位置,一直到高、中、低频段衔接没有缝隙,听起来够平衡、音场内的层次定位深度感都够好才行。
大部分使用四件式喇叭的人,都喜欢吧低音柱摆在主喇叭后面,从聆听位置上看不到低音柱。这样的摆法视觉上美观,没有四件式的压迫感,但此时低音柱的声波相位跟主喇叭一定不一样,而且低频量感会比较少。
如果考虑到声波相位的精准,低音柱最好跟主喇叭并排摆,或者紧紧挨着主喇叭摆放,如此就不必担心声波相位差问题,而且可以得到最饱满的低音频。
无论是小喇叭加二支超低音的四件式,或真正四件式喇叭,低音柱与中高音柱的衔接最重要,此外,低频的量感与低频相位的精准最是困扰。
有些空间难免有严重的低频峰值,调小低音柱音量,某些频段会显得不够饱满;调大低音柱音量,低频峰值的压力又太大,幸好低音柱都配有音量调整与相位调整,多少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注意事项:
以上「摆法十法」是最常用的喇叭摆位方式,在一般空间中您应该可以找到其中一种最适合您的摆法。虽然如此,我还要提醒您二件事,第一、「喇叭的摆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定要用尺量到非常精确」。
如果您觉得用遍上面十种方法都不好听,不要客气,请自己想出与众不同的摆法。喇叭摆位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完全存乎一心。
第二、当您找到好位置、好方法之後,喇叭的些微移动就会变得很敏感。此时,您就要进行微调的工作了。微调工作需要耐心,您不必一口气做完,分几天慢慢听,慢慢调,多拿几张软体反复调整,最终一定可以获得最佳3D立体声音舞台。
最後再次的强调,摆喇叭时您首要把握的思考原则就是:在任何一个房间里都会有一个位置、一种摆法会让您的喇叭与房间发出最和谐的共鸣效果,找到共鸣效果最佳的那个点,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喇叭最佳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