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发育特点及评价
前言:岩溶又称喀斯特,是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活动所引起可溶性岩石溶(蚀)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的地下溶蚀现象的总称。大陆壳的75%地区是沉积岩,沉积岩的15%则是由碳酸盐组成。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出露地表的)约125万平方公里。
1 岩溶的发育条件与规律
1.1岩溶发育条件:
⑴具有可溶性岩层
⑵具有溶解能力(含CO2)和足够流量的水
⑶水有流动的途径。
1.2 岩溶化学作用过程
CO2+H2O+CaCO3⇔Ca2 +2HCO3—
影响因素:浓度、压力、温度
1.3岩溶发育规律
1.3.1岩溶与岩性的关系
可溶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对岩溶的发育程度、速度和特征有直接关系,可溶性岩石大致分为三大类:
⑴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和泥灰岩等;
⑵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硬石膏和芒硝等;
⑶卤盐类岩石, 如岩盐和钾盐。
一般来说,由上往下,易溶蚀程度依次增加。
质纯层厚的可溶岩层的岩溶发育强烈,且形态齐全,规模较大;含泥质或其它杂质的岩层岩溶发育相对较弱;结晶质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度愈大,不等粒结构的石灰岩比等粒结构石灰岩的相对溶解度值要大。
1.3.2岩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⑴断裂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断裂构造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断层带附近岩石破碎,节理裂隙特别发育,极利于岩溶水的循环及溶蚀作用的进行,岩溶常沿各种断层带发育:
正断层带通常岩溶很发育、逆断层带岩溶一般不发育,通常上盘比下盘发育;在节理裂隙的交叉处或密集带,岩溶易发育。
⑵褶皱轴部岩溶一般较发育,单斜岩层岩溶一般顺层面发育。地不对称的褶皱中,陡的一翼较缓的一翼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