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圣旨上的大印,唐朝圣旨是国家几级文物

首页 > 宠物 > 作者:YD1662023-06-19 08:01:58

康熙遗诏

圣旨的颁布与宣读

近代文学家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说“奉旨出朝,地动山摇”,可见圣旨颁布程序的繁杂与隆重。像小说戏剧里那样,皇帝灵机一动便拍脑袋拟旨颁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唐宋时期,拟旨、盖章都要经过皇帝与大臣协商,且交由中书省执行,皇帝也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力;即便在明清两代,圣旨的颁布也有一定的程序,不可能随写随颁。

一般来说,圣旨拟定完毕,首先需要“用宝”,也就是在圣旨上盖上皇帝的玉玺大印。各朝代大印的数量不同,唐代8印,明代24印,清代有25印(其中21印为满汉双语)。“用宝”后,根据圣旨重要程度的不同,宣旨程序亦不尽相同。

唐朝圣旨上的大印,唐朝圣旨是国家几级文物(9)

乾隆印宝之一“信天主人”

以明清为例,对于一般的圣旨,受旨者要在卯时进长安门,至午门外礼部候旨。辰时,礼部官员或皇帝特派的官员宣旨,受旨人先行三跪九叩大礼,而后才能接旨。如果是派人到相关人员家里宣旨,则受旨者要准备香案,沐浴更衣,宣旨人往往要等上一两个时辰才能开始宣旨。而影视剧中常出现的圣旨一到便忙不迭跪下接旨的画面,只可能是接皇帝的口谕或问话,不可能是正式的圣旨。

至于册封、宣读遗诏等重大旨意的传递,程序更加繁琐。据《明史·礼一》记载,明朝宣布册封皇后的诏书要经过以下程序:

设香案于殿上,设权置册宝案于香案前,设女乐于丹陛。……礼部官奉册宝,各置于案……乐作,四拜,兴,乐止。……内使监令称“有制”,尚仪奏拜。皇后拜,乐作。四拜,兴,乐止。宣制讫,奉册内官以册授读册内官读讫,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以授皇后,皇后跪受,以授司言。……正副使再拜复命曰:“奉制册命皇后礼毕。”又再拜,给事中奏闻,乃退。皇后既受册宝,升座。引礼引内命妇班首一人,诣殿中贺位跪,致词曰:“兹遇皇后殿下膺受册宝,正位中宫,妾等不胜欢庆,谨奉贺”。

当然,出于传达效率的考虑,如果遇到紧急军务或传达全国性的圣旨,一般来说就不用经过以上程序,而是通过驿站传递公布即可。

纵观圣旨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的来历与皇权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皇权受到一定制衡的唐宋,圣旨的形式便相对简朴亲民,也没有独断专行的威力;而到了过分集权的明清,为了掩人耳目,统治者要再三强调自己“受命于天”,圣旨也就成了“奉天承运”的产物了。

所以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听上去好听,但对统治阶级以外的普通百姓来说,也许并不是一句好话。

来源: 中国国家历史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