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与而不是打断
很多家长会觉得不打断宝宝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不能和他交流,久而久之会不会让宝宝的性格更变得内向。
其实“不打断”的关键点在于,将做什么的主导权交由宝宝自己来决定,告诉宝宝他可以尽情做他喜欢的事情,玩玩具、阅读、绘画,甚至发呆。而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尝试自然地加入宝宝的“游戏”中,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打断。
2.打断前给个缓冲
现实生活下,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而不得不去打断孩子,这个时候脾气稍微暴躁一点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不耐烦,拒绝参与妈妈们提出的另一项活动。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切换状态缓冲的出口,比如在孩子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之前,跟他约好1小时之后的计划,同时在打断前10分钟口头提醒孩子。
这样在这10分钟里,孩子就能主动做好转移注意力的准备,而不是被家长强行打断。看似短暂的10分钟,制造了一个缓冲的机会,让孩子不会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而生气。
3.把握参与度很重要
在孩子的充满矛盾冲突的成长过程中,把握不好参与的度是每个家长的通病。每个家长都希望能靠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减轻孩子成长过程的“痛苦”,于是出现很多夸张的代劳现象,比如早上害怕孩子迟到,挤好牙膏接好洗脸水;害怕孩子偷懒,全程盯着孩子做作业。
这些都是属于成长路上,孩子必须要独立面对的内在矛盾,一旦父母卷入这种内在矛盾时,最典型的感受就是觉得自己进退两难:一方面觉得这么给孩子这么大压力不好,另一方面又被孩子不专心做作业、各种拖延弄得心烦不已。
久而久之,弄得自己心力憔悴,这样的痛苦和矛盾来源于家长把孩子需要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平衡学习和游戏的时间,如何加强时间观念,转化成了自己的问题,不仅为自己徒增烦恼,还剥夺了孩子在内在矛盾中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过程。更糟糕的是,属于孩子的内在矛盾转化成了亲子间的冲突。
家长插手太多,孩子反而无法自我成长,所以当孩子经历成长中的矛盾时,不妨试着放手给他更多权利和自主性。
睡前亲子共读是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有效方法,科学研究表明,亲子共读时,孩子大脑的前额叶部位会得到刺,长期坚持亲子共读的孩子,语言、认知能力,以及自制力和专注力也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