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我一朋友的儿子前两天在家,边上网课边玩游戏,被逮个正着。朋友严肃的批评他,但她的学霸儿子貌似并不服气。他说,“我都听懂了,是老师网课讲得太慢,我闲在那里也是无聊啊。”
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总会遇到这样一类让人心生妒忌的学霸。上课好像不怎么听,还会偷偷翻看课外书,做作业总是带着耳机听音乐,看起来学得漫不经心,但是一考试就啥都会。
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孩子也喜欢“一心多用”。因为这样看起来很牛掰。又或者这样很容易让人感觉身心愉悦。
在我的英文培训中心,我见过很多“鸡娃”频出奇招的妈妈。她们也是“一心多用”的助推手,比如一边让孩子做作业,一边开着各种英文音频让孩子磨耳朵;走哪干啥都带着本英语单词书……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真的能一心多用吗?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1、 牛人能一心多用?看起来很美,效仿不当有风险
经常有很多人物传记、新闻报道中会提到一些绝顶聪明的人,他们的大脑可以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据说列宁可以一边主持会议、听人发言,一边研究材料,还能就某些问题写出便函。还有《最强大脑》那些电视节目中的神娃,个个看起来都能一心多用,绝顶聪明。
左手画龙,右手画虎?还真的有一些旁门左道,美其名曰大脑潜能开发的培训班会教你如何一心多用。还真的有一些家长趋之若鹜。仿佛这样,才能掌握什么独门秘籍,才能成为学霸。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并不支持严格意义上的一心多用。人脑没有办法同一时间处理两件复杂的事情。而且错误的效仿,还容易对大脑造成损伤。
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时,大脑获取的信息将会被存储在海马体。海马体类似于大脑的图书馆。信息可以在这里进行存储和整理,以便于记忆。
如果我们经常不停的在各种事务中切换,信息就会传送到大脑的另一个被称作纹状体的区域。这个区域的作用是规划,而不是存储。所以,被传送到这里的资料并不利于长期记忆。
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将信息发送到纹状体,会导致大脑尝试将信息存储在错误的区域。反复不停地让大脑重新布线,会降低一个人的智商。
2、 关于“一心多用”,你不知道的真相是这样的
(1)上课开小差?那只是大脑的短暂休息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执行一些简单任务,比如在键盘上按出屏幕显示的字母,或者随着每一下呼吸按一下按钮。研究人员会监测这些志愿者有没有在机械重复的动作中出现走神。
然后这些志愿者会再接受另一项测试,比如一边解答数学题一边记字母,以此来评估每个人的大脑多任务处理能力。莱文森教授的研究结果发现:走神次数多的志愿者,大脑多任务处理能力反而越强。
研究人员认为:当工作难度并不是很高的时候,懂得合理休息大脑的人,往往能够更好的利用大脑资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心不在焉的孩子,反而有着更敏锐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