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边说段子边打快板,还能珠心算的神童?那只是孰能生巧而已
此前,北京电视台《音乐大师课》节目中,有一位9岁的神童。他可以一边说段子一边打快板,还能同时进行10多个两位数相加的珠心算。当时在场的导师谭维维拿着计算机都没有算过他。
这个孩子果真这么厉害,大脑可以同时开工做几件事情?并不是。
想想我们生活中也会出现不少看起来一心多用的情况。比如说边锻炼身体边看电视、边接电话边做家务,边开车边听广播……但是再仔细想想,这些任务中,是不是有一些任务只是机械性常规事务?
研究指出,这些机械性行为的控制由大脑皮层移交给皮下中枢,完成这一行为无需有意注意,而是转为自动化了。所以这个时候,大脑皮层就可以专注参与一种主要的记忆活动,从而使得两种或者三种活动能同时顺利进行。
这个9岁的男孩,打快板也好,说段子也好,我相信在台下已经练过千百遍,熟记于心了。唯一需要开动脑筋的就是导师临场出的珠心算。
所以,看起来一心多用,做了好几件事,但实际上需要开动脑筋的只有一件事。从这个角度看,更加说明面对需要不断吸取知识,追求进步的学业,是不能“一心多用”的。
(3)列宁能一心四用?单一时间点上大脑仍只专注一个任务
上文提到,列宁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但是俄罗斯的《报纸报》也曾发表文章,题目是“恺撒大帝并不能一心多用”。文章说,大脑同时做两件事只是一种幻觉,其实是不断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
研究人员利用层析X线照相法观察大脑的活动,发现在把两件事混合在一起时,大脑额叶前部皮层立刻开始发挥关键作用。但它并不能保证两个行为真正同时并行,仍旧是依次先后处理,只是转换速度可以快到让我们产生“同时”的幻觉。
虽然说,有人可以通过练习,缩短大脑在不同事务中切换的时间,但这也取决于事情的难易程度,并不适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所以,列宁并不是真正的一心四用,只是他具备超强的控制和分配注意力的能力。
3、 与其纠结能不能“一心多用”,不如重视培养孩子多任务协调能力
我们前面知道,人脑很难同时关注两件“烧脑”的是事情。两种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必定有一种活动是主要的。所谓的“一心多用”,其底层逻辑就是培养多任务协调能力。
多任务协调能力很重要。现实中,很多职业都需具备这样的能力。比如钢琴家手击琴键,眼看琴谱,耳听琴音,大脑还在分析、判断音乐的节奏。比如说口译人员,一边听语音,一边翻译,有时候还需要一边记录。
研究表明,多任务协调能力强的人,往往专注力也很强。他们在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大脑反应也更快、更富创造性。所以这一类人,不论在学习中、工作中,还是生活事务处理中,都具备比较明显的能力优势。
4、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多任务协调能力呢?
(1)重视早期艺术教育
艺术创作是一个需要孩子用多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的过程。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想象,用语言去表达,用手和肢体去响应。较强的身体各部位协调和反应能力,是多任务协调能力的基本条件。艺术教育刚好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早期的熏陶和训练。
我们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印象:那些小时候就会跳舞、弹钢琴的孩子,看起来都特别聪明?道理正在于此。
所以,家有幼儿期的宝宝,父母可通过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动作,一边讲简单的故事一边做出各种表情姿势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根据其兴趣爱好、智力表现来选择一些乐器、舞蹈、表演类的兴趣班。当然,这里要画重点的是,因材施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