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

首页 > 房产 > 作者:YD1662022-12-29 15:44:00

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1)

  对凫老人潘守廉,字洁泉,号节园,又号雪严,生于清咸丰辛亥(咸丰元年、1851)十一月十九日,微山县马坡镇潘庄人。因其居住的潘氏庄园,背环泗流,东眺凫山,故又自号对凫居士,对凫老人。潘守廉于光绪八年(1882)中山东乡试第三十名举人,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第六十七名进士。

  潘氏曾任河南南阳知县、邓州知府。光绪二十三年任河南南阳知县,二十五年,主持《南阳县志》编修,是志共十二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长葛知县,就原训异署旧址改建作为校舍,创办两所小学校。(政协河南省长葛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长葛文史资料第5辑,1990.12,第73页)

  潘氏祖籍浙江云和县,迁济一世祖潘胜,字均四,为浙江处州卫一名兵士,后于宣德初年,由浙江处州云和县调山东济宁卫,举家迁往济宁,遂家焉。二世祖潘俊,三世祖潘凤,四世祖潘高,五世祖潘钰,胞伯祖潘金,官山海卫教授。到了六世祖潘箕,潘氏家族开始发迹。潘箕字汝阳,号明宇,明万历四年(1576)山东乡试第六名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会试副榜,官顺德、邢台教谕,擢升山西夏县、孝义县知县。为官夏县期间,亲农桑,复流民,建社学,循声大著。复调孝义县知县,孝义县境内矿盗攘聚,箕亲历山谷,劝散诸盗,解为良民,治仕力,行社仓,法凶荒。致仕后,妻亡不娶,有负其债未偿者焚掉其券不索,先世遗产悉数让与弟与乡邻里居(《济宁直隶州志》卷二十四人物二,第21页)。于济城东南乡泗河南岸购置土地,广置田产,寿98岁。七世祖从贤,庠生。

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2)

  潘守廉八世祖潘时见,胞伯祖潘时昇,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其八世堂伯叔祖中,以潘时敏、潘士良、潘士美、潘士谦、潘士恒、潘士懋、潘士晋为著。其中潘时敏为广东龙川县知县。潘士恒是观城县训导,候补知县。潘士懋和潘士晋则同是庠生。而潘士良、潘士美、潘士谦兄弟三人,士良和士美则同时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考中进士,潘氏一母两进士,在当时享誉济宁,名宣当世。潘士良,字舜佐,号虞廷,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山东乡试中取得第二十八名的好成绩。四十一(1613)年,中第二百四十三名进士,其后官礼部观政、蠡县知县、顺天府同考、兵部主事、江西道监察御史,所在有政声,复擢升御史,天启间巡按苏松三吴,还朝拜天启五年(1625)乙丑会试监试官、太仆寺添注少卿。因奏疏论及权宦魏忠贤,降为南京光禄寺卿。崇祯帝继位,拜大理卿,晋迁刑部侍郎,官至正三品,未几载,告老还乡。值流寇陷济,济宁伪知州任崇志,伪防御使张问行索士民助饷,士良等集众举兵歼贼。士民推举士良暂行总督事,训练乡勇保障河济。清朝定鼎以后,罢兵居家。清顺治二年(1645),后循例入都,授兵部侍郎兼都察院签都御史,成为潘氏家族清代定鼎以后的正二品大员。顺治十六年卒于家,年91岁。(《济宁直隶州志》卷二十五人物三、一页)潘士美,字德卿,万历三十四年(1606)山东乡试举人,中进士后,官行人司司正,候补知州。其为人端方正直,初讲学于洸泗两河之间,造就很多士子。潘士谦则是万历二十五年(1597)岁贡,两中副榜,曾官山西灵台县知县、安徽灵璧县知县,湖广荆州府通判、再署江陵县、公安县事。其简政、清民、和吏锄强、试士务、拔直才,归里数年而卒,著作有《六有山房诗集》。(《济宁直隶州志》卷二十四人物二,第31页)

  守廉九世祖辉祖,字子明,以团防功授随征游击、健丁营参将,明末御流寇殉难,诰封昭勇将军。而胞叔祖好智则是候补州判。堂叔伯祖中有潘好俭,翰林院侍讲学士。潘汇,岁贡生,候选学正。潘浚,岁贡生,官文登、观城训导。潘兆元,士良长子,贡生,官浙江上虞县知县。潘兆遴,士良次子,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历任安徽盱眙、天县知县,泗州知州。潘起元,岁贡生,官济南训导。潘起昌,岁贡,候选训导。潘好礼,岁贡,昌乐县训导。潘好让,康熙十一年(1672)山东乡试第八名举人,十五年(1676)进士,官广东龙川县知县。龙川县兵火之后,县邑调敝,好让除苛捐,兴学校,民风丕变,后以病归。(《济宁直隶州志》卷二十五人物三,第18页)

  潘氏十世祖垓,考授经历。伯叔祖中以潘应旗、潘应宾为成名。潘应旗是栖霞县教谕,候选知县。而潘应宾则是好俭子,康熙十七年(1678)举人,十八年(1679)联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初试翰林院、詹事府八十二诸臣于保和殿,应宾名列前茅。复充会试同考官,参修《一统志》、《明史》。康熙三十三年(1692),从幸丰泽园,试“丰泽园赋”及“理学真伪论”,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旋入南书房行走。四十四年(1705),以翰林院侍讲学士乞假南归,卒于家。(《济宁直隶州志》卷二十五人物三,第20页)

  十一世祖潘蔚,字文茂,号南浦,同样考授府经历,性爱山水,迁居济宁东南潘明宇别墅定居,以姓取名为潘庄,此即今微山县马坡镇潘庄村由来。伯叔祖中有潘如,雍正年间拔贡,乾隆元年(1736)举人,己未年进士,后官栖霞县教谕,候选知县。潘英,贡生,福建安县、直隶平山县知县。潘钺,贡生,官山西平陆县知县,平阳府清军同知,浙江副使。

  十二世祖呈馦,字芸秀,是位儒生。而胞伯祖潘呈馥则是武庠生。堂叔伯祖中潘呈意,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官临清学正,候选知县。潘呈方,乾隆三十年(1765)中山东乡试五十七名举人。呈煦,钦加知府衔,官淮安盐课大使。呈烈,岁贡生,候选训导。余下呈然、呈廷、呈翰、呈珍皆为庠生。

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3)

  潘守廉高祖质升,庠生。胞高伯叔祖分别是质上,庠生,候选训导。质彬,庠生。质睿,庠生。堂高伯叔祖分别是质厚,雍正四年(1726)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质柯、质朗、质伟、质樑皆为庠生。曾祖原璧,字东轩,庠生,天姿绝高,不乐于仕进,筑别墅于潘庄村西部,著有《九经古义》、《存真易学》、《变卦通例》等书。堂曾伯叔祖潘原眉,岁贡。原璞,太学生。原瑛,庠生。原珽,贡生。原立,庠生。原和,武庠生。原焕,从九品。原瑞、原璐,皆太学生。祖父潘遵启,字佑承,庠生,例赠文林郎,著有《韵学集要》。娶仲子六十六代裔孙、恩贡生仲振恒孙女,登仕佐郎恩贡生仲贻涌(六十七代)之女,乃潘守廉祖母。胞伯叔祖潘遵型,字式文,岁贡生。候选教谕。堂伯叔祖遵恕、遵劝、遵德、遵告、遵谕、遵训、遵谦、遵慈、遵惠、遵迪。旁支尊诰,殉难冠县。遵文,道光五年(1825)举人,候选知县。遵鼎,候选州判。遵彭,从九品。遵淦,钦加五品衔。遵鑫,从九品。

  其父潘矩从,字景周,号好吾,庠生,著有《大易萃精》、《十三经撮要》、《佩籧轩经解》,其母刘孺人,乃当地书香望族,荆集刘氏家族曾官广西阳朔县知县的刘书思曾孙女,庠生刘以发胞妹。潘矩从生有两子,长守廉、次守序,而守序则在潘矩从故逝时,由于伤心过度,悲哀致疾,弱冠而逝。矩从次弟矩揆、三弟矩法,其家族“矩”字辈成员三十余人分别业儒。以潘守廉父子为代表的马坡潘氏家族,煊赫明清,是济宁首屈一指的文化家族和官宦世家。至潘守廉一代,累世居官,顶戴满门。其子潘馥,民国建立后曾任山东实业司司长、统一党山东支部负责人、全国水利局副总裁、财政部次长、全国河道督办,1926年4月,任财政部总长。 1927年1月改任交通部总长。6月18日,张作霖组织了中华民国军政府,20日任命潘馥为内阁总理兼交通部总长。后来曾官张作霖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潘守廉出仕豫省二十余年,创办学校,兴修水利、救孤助寒,德政频施,声名远播。挂冠退隐后一直居住于天津,后一心潜心佛学。他喜好收藏、著书,擅诗词,尤其留心家乡故物,曾收藏明万历初拓《孔府圣迹图》。为官河南期间,有《南阳县志》、《载桑问答》、《桑蚕要求》等著述。民国以后,在天津编著《济宁直隶州续志》、《二十四孝图说并诗》、《净土清钟》等。 返乡后热衷乡梓公益事业,在济宁开办慈善院,收容施助老弱病残和孤儿百余人。民国十二年(1923),会同熊炳琦、靳云鹏、靳云鹗、卢永祥等募集资金修复仲庙。仲子庙是祭祀孔子弟子子路的庙宇,经过易代时期的战乱,破坏严重,当时的仲子七十一代孙、奉祀官济宁仲肇璠遍邀泗水县政界教育界人士,筹议重建仲子庙。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咸以力微工巨,势既无从请帑。计惟广告募捐,奈又识限一隅,声难四应。”就在此时,潘守廉飞函各地官绅募集资金,倡议修缮。前已说明,潘守廉的奶奶是仲子六十八代孙女。从血缘上讲,潘守廉与奉祀官仲肇璠的父亲是表兄弟。 潘守廉第一个捐银一千元,并亲自制定重修仲子庙的章程:当地“认捐责成官绅”,山东省内“则请省长道尹督饬各县知事,分捐汇缴。”京师外省“则劝后先当道、军民长官,独输众凑,各从其便。”循此原则,他写出了大量书信,雪片一样发给了各地政要,来宣传仲子庙的重建。在他的呼吁下,各地政要纷纷解囊:山东省长熊炳琦捐银一千元,济南胶东东临三道尹共募银一千零五拾元零五分,浙江军务督办卢永祥捐银一千元,浙江督办副官长何国华募银六百元,国务院总理靳云鹏捐银一千元,莒县知事升胶东道尹周仁寿捐银一千元,前清河南升用道潘守廉捐银一千元,陆军师长靳云鹗捐银七百元,济宁道尹王鸿遇募银三百五十八元,财政部总长周学熙捐银一百元,东平县知事阮忠模捐募银四十元等等, 资金到位之后,仲子庙的重修工程迅速展开,到民国十五年(1926),重修完成。

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