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

首页 > 房产 > 作者:YD1662022-12-29 15:44:00

  民国十六年(1927),寓居天津的潘守廉主修《济宁直隶州续志》二十四卷,是志有邓际昌书签,12册,长16开,竹纸线装。由靳云鹏(字翼青,山东邹县苗庄村人,曾任国务总理)、熊炳琦(字润丞,济宁熊家街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和参谋学堂。他三度赴日本考察军事,曾任北京陆军大学校长。1921年“鲁案”发生后,他会同外交使团王正廷去青岛与日本交涉,被任命为山东省省长。1924年曹锟失败后去职,回津经营实业。1937年天津沦陷,他拒绝出任伪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当选天津人大代表,并担任天津市民革副主任)、潘鸿钧(字子和,山东蓬莱人,济宁潘家大楼的主人、旅长,1927年11月26日在第二次兰封战役中战死)等资助出版。是时,山东频遭荒旱,潘氏复组织东省旅居天津人士成立赈灾协会,并自任会长,发起支援救助家乡灾情。据潘守廉陈报旅津鲁人组织鲁省灾赈协会缘由呈载:鲁省频年荒歉,民食维艰。今岁夏、秋,亢旱已久,继以螟螅,迭接各区函电,并面述苦况,咸称此次灾祲,远被四十余县,失所者四百余万人,露宿风栖,流离道路,严冬又逼,啼饥号寒。鲁西一带,收获十无一二。前方战事未息,闻风惊避,以致冻饿倒毙者,状尤可惨。非有巨款赈济,不足以拯民命。呼吁频闻,实堪悯恻。爰集同人筹议,佥谓鲁灾较各省尤重,地广人稠,恐难为继。报载华洋义赈会向欧美诸邦乞赈,美、意、法各国已允资助,远人悲悯,具有同情。守廉等谊属梓桑,岂忍坐视。约集旅寓京津鲁人开会,决议组织鲁省灾赈协会,择定天津南市华鑫里地址,于本年一月十日,推选会长会员,正式成立。同人尽力倡办,筹募衣粮,分别救济,以苏残民。所有成立鲁省灾赈协会缘由,理合呈请钧部鉴核备案,实为德便。谨呈内务部。(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农商、第412页1928年1月10日)

  潘守廉著有《作新末议》、《对凫缘景》、《论语铎声》、《千叟铎声》、《圣迹图联吟集》、《木铎千声》等书。 有咏对凫山庄景组诗如下:

  凫山夕照

  西到微山尽处湖,群峰泛泛水中浮。

  晚来化作云千叠,飞上青天异彩铺。

  泗水绕村

  东来泗水绕如环,可有高人住此间?

  脉络分明宗派正,源头直溯到尼山。

  峄云拥座

  南飞为雨北飞晴,座看东山两岫清。

  百万田畴殷待泽,年年肤寸润苍生。

  曲渚凉风

  葭苍露白已成秋,浅渚西风水自流。

  笑我莼胪空有愿,一官底事尚句留。

  柳堤绿霭

  晨烟一缕正当门,万柳垂垂覆旧村。

  多事逃名陶靖节,深心却寄武陵津。

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5)

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6)

顺义马坡镇历史由来,顺义各村历史来历李家桥村(7)

  在今天的微山县马坡镇潘庄村中部,保留有一处明清时代的古民居,西配房建筑完好。此即潘守廉诗咏的潘氏庄园----“对凫山庄”,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院内散置的几幢古碑,是上世纪“文革”时期被破坏的潘氏祖茔墓碑,有其近支收集整理后移入院内。在这些碑刻中,有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的靳云鹏为其祖父潘遵启、父潘矩从题写的墓碑等等。通过这些墓碑内容和题字看,可以想象当时潘氏家族拥有的荣耀和人脉。除济宁孙氏家族外,把其家族誉为“济州望族,煊赫明清”实不为过。(仲伟帅)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