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宣传部、成都时代出版社有限公司、天府文化研究院、驷马桥街道承办的天府文化传承发展系列讲座第二讲——“天府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在成都金牛区凤求凰剧场举行。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川带领现场百余名听众一起探寻古蜀文明的记忆,深刻感受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座中,王川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故事和考古文物图片等为听众打开了一幅源远流长、丰富厚重的巴蜀历史画卷,将天府文化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讲座一开始,王川就从本次讲座地点——凤求凰剧场切入,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趣。“‘凤求凰’非常具有文化内涵,说的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而不远处的驷马桥也是得名自司马相如。至于我们所在的金牛区,更是源自于秦用石牛之计灭掉巴蜀……”王川认为,天府文化是以成都为中心,传承古蜀文化,融合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多种文化而形成的独特区域文化。
在语义上,天府文化由两部分构成,即“天府”和“文化”。所以,王川表示,溯源天府文化首先要溯源何为“天府”。战国时期,苏秦游说秦惠王首次将“天府”作为地名,指的是关中平原,而成都当时在文献中被称为“都广之野”(《山海经》),或被称为“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战国策·秦策》),但已具有被称为”天府“的自然基础。从东汉后期开始,随着成都平原的发展,“天府之国”作为专用名词,开始扩展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巴蜀地区。正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所言:“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王川认为,地理区位上的向心结构使成都平原处于东西南北各族群及文化交流、互动和交汇的中心位置,从而为各种古文化在成都平原碰撞、融合以至汇为一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理位置。这也造就了天府文化鲜明的文化特征,它是原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也是封闭与开放的结合,更是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结合——城乡二元在这里相互促进,催生了众多的文化瑰宝,如水利文化、农业文化、林盘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等,还有如川菜、川剧、川茶、蜀锦、蜀绣等非遗文化。
王川表示,经过长达4500年以上历史文脉“量”和“质”两方面不断的积淀和延伸,天府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与精神内涵。巴与蜀两种不同文化性格互相影响,既有冒险进取、超前开创的创新性,又有追求完善稳定、善于守成的稳定性。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成都正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将独特的多元城市魅力呈现给世界。
据了解,此次系列讲座活动旨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推动天府文化的传播交流。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促进实践养成,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彰显城市文化魅力。系列讲座还将举行四场,后续活动将邀请天府文化知名专家,包括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等,从天府文化的当代价值、生活美学等角度,深入挖掘利用成都本土传统文化内涵,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天府文化的特质,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此外,为了满足市民朋友的观看、收听需求,此次系列讲座的音频和视频已上传至腾讯视频、喜马拉雅等多个平台,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网友纷纷表示,这些音频和视频成了他们感悟成都生活美学、感受天府文化魅力的最佳窗口。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供图 主办方 编辑 田莉 校对 王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