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专家在说,十月份因为各项利好政策逐步落地,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起死回生。
这可真是太稳中向好了。
但十月的成交数据真的好转了吗?
至少上海没有。上海十月份的成交数据不如九月,只有1.4万套,远低于预期。
这还不说,九十月本来就有传统的金九银十的说法。
所以,这个说法并不可靠。
现在经常会看到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了,房子没人要了。
其实这个说法很扯淡,但却很容易吓唬人。
人口出生率确实下降了,但这不是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个简单的反例是,九十年代的时候电视机基本普及了,电视机厂商那时候就都死了吗?
并没有。因为那时候只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后面还需要满足更多更高的要求。
比如从黑白到彩色,从早先那种大屁股到后来的平板电视,从之前的显像管到数字电视。
进入新世纪之后,因为房地产行业的火爆,需求就更多样了。
所以,电视机厂商并没有因为电视机的普及就整个行业都消失,而是在继续发展。
房地产也是一样的。
虽然现在看起来全国的房屋套数确实很多,但真正过剩的其实是在农村、县城等等。
因为这些地区的人口在流出,而房子过去十多年却增加了很多,当然就过剩了。
对于大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来说,房子并没有过剩,仍然有很多刚需。
这一点万科的郁亮说得很准确,过去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需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因为大城市的房子里,套数占比最高的是老破小,各方面条件都很差。
但这些老房子有个起码的好处,配套成熟,总价低,交通方便,生活也方便。
而且,越是大城市,这种老房子越多,市区的房子里占比也越高。
原因不难理解,这些大城市原先的人口数量就比较多,所以有大量的存量老房子。
在过去十多年高速发展起来的新一线和二线城市,这些年人口都翻了三四倍。
所以这些城市老房子的存量比较小,主要是这些年新建的房子。
这些老房子一直是刚上车的年轻人比较容易入手的,也就是所谓的上车盘。
比如上海,这些年的房产成交量中,六七成都是二手房贡献的。
而在二手房里,这种老房子占比也相当高。
这也是老房子的一大优势,总价低、配套成熟,所以流动性好。
等到收入高一些之后,想要改善,住得更好一些,就会换更大一些、环境更好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期待认房不认贷政策的原因。
因为之前的限购政策把相当一部分改善性需求也压住了,等于人为降低了房产的流动性。
那么,人口出生率下降对房地产会不会有影响呢?
肯定会有,但不会这么快,因为这需要有个传导周期。
就像人口出生率刚开始下降,幼儿园不会马上就过剩。
新生儿大幅度减少,传导出房子过剩的效果,需要十几二十年才会出现,没这么快。
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之前,房地产行业低迷的主要原因都是过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还有一个很容易吓唬人的说法,因为房价太高,遏制了消费。
在这个问题上,有个社科院的专家说得比较好。
他说,房价如果下跌,对真正的有钱人影响比较小,而对中低收入群体影响比较大。
因为对真正的有钱人来说,房产在其资产结构中占比较低,所以房价下跌影响比较小。
而中低收入家庭的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比较高,有些可能到了七八成。
对于这种家庭而言,房价下跌的影响就是显而易见的。
房价每下跌一些,他对未来的预期就降低一些,消费就会相应减少一些。
就像炒股一样,你的股票在上升期,虽然你没卖,只是浮盈,但你还是觉得自己赚钱了。
因为觉得自己赚钱了,那么消费就会比较有底气一些。
如果你的股票在下跌期,虽然还是没卖,只是浮亏,但你还是会觉得自己亏钱了。
因为你觉得自己亏钱了,钱少了,自然会减少消费,节衣缩食。
所以说,对消费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因素是预期。
对未来的预期越好,信心越足,消费越多。
对未来的预期越差,信心越少,消费也就减少。
在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指望房价下降,一方面指望扩大消费,这是自相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