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

首页 > 国际 > 作者:YD1662022-11-24 21:20:30

闯出国门第一船——“长城”号

以此为契机,中国于1980年到1982年签订了77艘出口船合同,并在此后的10多年里一发不可收拾。

1995年,还是在中国北方的大连造船厂,完成了30万吨级的船坞主*工。我们已经不满足于建造万吨轮了,中国具备了建造10万吨以上级大船的能力。

这一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由原六机部组建的)全年承接订单246万吨,其中98%都是出口船,出口创汇11.7亿美元。

当时,主管外贸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兴奋地说,“现在,我们唯一能够称得上出口产品的就是造船。”

还是在这一年,中国船舶工业创造了历史——我国首次超过德国,成为继日本和韩国之后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1997年,伟人逝世,中国船舶又遇到一个坎儿。

“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国际船价下跌,降幅在20%左右。中国船厂普遍接单困难,船舶出口严重受阻。”这是当年船舶行业的头版新闻。事实上,全国的39个工业行业中,有25个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比*小24岁的朱镕基,此时临危受命出任总理,并在中外记者面前庄严地宣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9)

朱镕基给中国船舶开出的“药方”,是“一分为二,南北竞争。”

从此以长江为界,走过了17个春秋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为以大连等为主要基地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俗称“北船”;和以上海、广州等为主要基地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俗称“南船”。

1999年7月1日,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对着台下十大军工集团的高级管理者们,71岁的朱镕基语重心长地讲:“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任重而道远啊。”

原来是一口锅里吃饭,现在兄弟两个各凭本事。“两船分立”让中国造船业再次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2007年,一台单机功率49680马力的船用低速柴油机在大连建造成功,打破了日韩在5万吨马力柴油机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在30年前,中国从瑞士引进“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生产技术”的时候,瑞士专家则充满不屑:“这么复杂的机器,中国人能看懂图纸吗?”

2008年,第一艘国产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在上海顺利交付,标志着中国已基本掌握世界造船尖端技术。LNG船是在零下163摄氏度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建造难度不亚于航母,此前只有美、日、韩国等少数国家能造,被喻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10)

中国第一艘国产LNG船“大鹏昊”

势头太猛了!中国,这个积贫积弱上百年的国家,要开始冲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王座了!

秋豆麻袋!

卡机嘛~

排在中国前面的日韩、尤其是韩国,再也坐不住了!

02 对手

如果说中国船舶工业的起步,是一个家道中落的年轻人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那韩国船舶工业的崛起,则充满了浓浓的“二代”气息,欧美的“爸爸”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11)

各国造船产量份额的变迁(1900-2000)

整个20世纪全球船舶工业的变迁,上面这张图能看得很清楚。最开始是英国一家独大,后来欧洲国家和日本崛起,再后来韩国横空*出,在世纪末形成日韩双雄并立的局面。你也许会问,美国去哪了?美国造船能力不强吗?

必须得承认,美国的造船能力很强。作为二战海军“下饺子”的范例,仅一个费城海军造船厂,几年内就建造了26艘大型航母、9艘轻型航母和115艘护航航母,另外还有几十艘巡航舰、几百艘驱逐舰和几万艘登陆舰艇。

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