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

首页 > 国际 > 作者:YD1662022-11-24 21:20:30

二战时期的费城造船厂

但著名的《琼斯法案》,基本上扼*了美国的民用船舶产业,其作用相当于“挥刀自宫”

这个法案规定,在美国境内提供航运服务的船舶必须是完全在美国境内组装,船体等主要部件必须由美国本土制造,必须悬挂美国船旗,75%以上的所有权必须是美国公民,75%以上的船员也必须是美国人。

这个美国铁路财团和石油财团博弈下的产物,让美国在本土造船的成本太过高昂,而这个低附加值的产业也被转移到了韩国。

1971年,已经56岁的韩国人郑周永,登上了前往欧洲的航班。此行,是为了解决造船的技术和资金问题。

这个现代集团的创始人此前没有任何造船的经验,他手里只有一块地,是好哥们兼军人总统朴正熙特批给他的,位于汉城(首尔)东南250英里的港口城市蔚山。

距离蔚山不远的是闲山岛,韩国的民族英雄李舜臣(被封为“亚洲第一战将”),曾经凭借韩国自造的铁甲船(龟船),在这里击沉48艘日本战船。

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13)

郑周永与朴正熙夫妇

郑周永需要筹集的资金是4300万美元,这笔钱比现代集团当时的总资产还多,而且现代从来没造过船,投资的风险也很大。

但是,郑周永这趟欧洲之行的收获,比预期的要多得多

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同意提供造船厂建设的贷款,英国出口信用保险局(ECGD)同意为此提供担保;苏格兰船舶设计会社A&P同意签署造船厂设计合约,另一家造船会社Seotlithgow同意签署关于技术指导的特许合约;希腊船王利边诺斯,还同意签订了两艘26万吨级巨型油轮订单。

资金,技术,包括客户全都有了,韩国造船业的开局堪称梦幻。如果换了中国老一辈的造船人,恐怕做梦都会笑醒。

1974年6月,在郑周永的邀请下,朴正熙和夫人参加了现代重工业造船厂的开业仪式。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造船厂,可以建造40万吨级的大船。现场的人们欢呼雀跃,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激动和民族自豪感。

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14)

朴正熙,内心想的是另一件事情。通过出兵帮助美国参加越南战争,韩国已经获得了10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他要把这些钱不停地用在韩国企业身上。

有一天,大宇集团的创始人金宇中突然收到一条通知,让他立刻去青瓦台开会,商讨接手玉浦造船厂的事宜。

原本计划1980年完工的玉浦造船厂,当时处于停工状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尾厂。最终,在被称为“独裁者”的朴正熙亲自点将下,金宇中只好硬着头皮把造船厂接过来,当然还有韩国产业银行440亿韩元的投资。

跟郑周永一样,金宇中也踏上了前往欧美国家的航班,收获也基本一样。

在挪威,他以每艘45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4艘2.2万吨级化学产品专用运输船的订单。在美国,他又击败来自美国和日本等国的27个造船厂,夺得了阿拉斯加北部海湾的海水处理建设工程。

大宇造船的成立大会上,乌云压境,大雨倾盆,金宇中本人也神情严肃、踌躇满志。有了这艘造船厂,韩国每年的造船能力从280万吨上升到400万吨,可以和日本一较高下了!

日本造船业的底子好,甚于钻研的日本人从没把隔壁的韩国人放在眼里。当初,郑周永曾毕恭毕敬地拜访日本的七大造船公司,有六家拒绝了他合作建厂的提议,仅剩下的三菱重工业还开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想得很简单——要是韩国人学会了造船,我们造什么?

奈何,美国人也是这么思考问题的——要是日本的经济成了世界第一,那我们算什么?

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15)

《广场协议》签订现场

臭名昭著的《广场协议》,打得日本经济坐在地上站不起来,日本的造船业也同样遭遇了浩劫。

但对韩国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恩赐”。到了 1999年年底,韩国造船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了。

就像在其他领域一样,日韩就此结下了梁子,日韩网友在网上的交锋也异常激烈。

在Youtube平台上,有一期名为worlds biggest shipbuilders(世界最大的造船厂)的视频,当一个日本网友在视频下方留言之后,原本平静的评论区风向开始变了!

韩国造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韩国造船业衰败了吗(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