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均结婚年龄调查,日本30岁结婚年龄很大吗

首页 > 国际 > 作者:YD1662022-12-27 04:55:26

近日,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跌破1200万,创37年来新低的相关数据引发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200万人,为1985年以来的新低,2010年初婚人数多达2200.9万人。

与初婚人数减少同时发生的,是初婚年龄的推后。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与2010年相比,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95岁。

日本平均结婚年龄调查,日本30岁结婚年龄很大吗(1)

↑资料图片 图据IC photo

而在对婚姻的相关研究中,学界常对“不婚”采取这样的定义:又称 “结婚延迟”,不单指长久意义上的独身,也指包括晚婚、未婚同居、恐婚、(暂时性)独身等在内的婚姻延迟现象,既包括主动选择不婚的群体,也可以包括被动选择不婚的群体。

初婚人数为何创下新低,初婚年龄又为何推迟?当代适婚人群“不婚”的主要原因真的是买房、生育等压力吗?在此之外,高校扩招、新型婚姻关系的微妙变化又是如何对“延迟结婚”发生作用的呢?不过在此之前,一个需要被回答的问题是,初婚人数跌破1200万是对“不婚”真实水平的反映吗?初婚人数减少背后是否存在着其他人口结构、性别平衡等人口学的原因?红星新闻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阐述。

初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

反映“不婚”的真实水平吗?

国家统计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日本平均结婚年龄调查,日本30岁结婚年龄很大吗(2)

↑资料图片 图据图虫创意

逐年降低的结婚登记人数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延迟结婚”选择吗?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这些数据背后有两个重要的人口信息,一是现阶段适婚年龄的人口数相较于之前是减少的,二是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对初婚人数降低亦有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数据,我国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人、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适婚人口呈现男多女少的特征。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万人。

2021年初婚人口跌破1200万,这一年的数据能反映“延迟结婚”的真实情况吗?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任翟振武曾在《中国人真的都不结婚了吗——从队列的视角看中国人的结婚和不婚》中从队列的视角分析中国人的结婚和不婚。

翟振武表示,利用某一年的婚姻指标对一个人口的婚姻状况进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会受到时期因素的影响。而且,婚姻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可以在结婚-离婚之间不断发生转换,仅通过一年的统计数据显然无法很好地反映人们的最终婚姻状态。要准确反映一个人口的婚姻及其变动状况,就需要利用队列研究方法,从纵向的角度观察同一批人在某一年龄的婚姻状态。以离婚率为例,只有计算同一队列已经结婚的人中有多少人离婚,而非离婚的人数在总人口中占多少比例,才能真正反映这批人的婚姻变动状况。

“我国粗结婚率的下降、粗离婚率和离婚结婚比的上升背后,有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婚姻推迟的影响,并不能反映我国真实的结婚水平……我国真实的结婚水平仍旧很高,年轻群体中婚姻年龄在逐渐推迟,但最终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进入婚姻状态,同队列终身不婚者的比例长期处于极低水平。”翟振武在文中写道。

结婚率低是否意味着年轻人不愿结婚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健在《结婚率新低现象的人口学解读》中表示,很显然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结婚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衡量一个人口结婚可能性的指标并非是时期的结婚率,而是队列的结婚概率或人口的终身不婚率。

买不起房对年轻人“延迟结婚”

产生多大影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现在的大城市婚恋市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去相亲,首先先摆出来有几套房几辆车”,好像传达着一种信息,拥有房产的人就拥有了在婚恋市场的巨大竞争力。

日本平均结婚年龄调查,日本30岁结婚年龄很大吗(3)

↑资料图片 图据视觉中国

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小冬自大学本科起与男友恋爱已有10年,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经济问题”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他们的结婚决策。

在金融街的黄金地段,小冬和男友以万余元的月租价格租住着宽敞、舒适的公寓,他们的计划是在买一个位置、环境都没那么好的“老破小”后结婚,婚后他们每个月要一起为之还上2万余元的房贷。

“我们收入都很不错,还贷基本没有压力,唯一的障碍就是首付的钱,攒出来就好了。我们基本没抱希望去买现在租的这种房子,我们心理上结婚的条件不是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只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小冬说。

严跃进向红星新闻记者算了一笔买房账,“大城市房价比较贵,上海郊区的房子也得500万元左右,市区要800万元,甚至是1500万元到3000万元。北上广深的年轻人都面临这个方面的压力。”

同时,严跃进表示,户口也是影响年轻人在超大城市结婚选择的关键因素,“或者说因为没有买房而难以落户,或者说因为没有户口而在买房方面资格上受限制。”

“也有租房结婚的,但这肯定是暂时的,租房也是一种过渡。”严跃进说。

2020年,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下的《适婚青年“租房结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购房结婚”对推迟结婚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示,男女青年对于结婚住房的选择,是一种符合社会期望及自身角色地位的行为。“买房结婚”已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结婚前置条件,多数青年认为拥有属于自己的婚房与婚姻稳定及婚后幸福密切相关。

同时,研究发现,“租房结婚”意愿整体偏低,受访者中仅37.2%的人意愿“租房结婚”;“租购并举”政策未能有效促进“租房结婚”,青年将“租房结婚”当作权宜之计,而非组建家庭的最终解决方案。他们不愿意“租房结婚”的原因在于经常需要被迫搬家、没有“家”的安全感、“租购不同权”等,而对于“落实租售同权政策”“保障租户续租权利”“提供结婚周转房”已成为适婚男女青年的共同期望。

买不起房使年轻人无法走进婚姻的问题有何解呢?严跃进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让单身的能够买到房,比如降低购房的首付比例、取消一些购房的限制。

“另一方面,对有可能选择租房结婚的伴侣做好引导。小孩子前几年幼儿园读书,等到读小学了,夫妻俩差不多也有一个比较好的买房的经济能力,可以再慢慢上车,这些政府在后续可以去做引导的。”严跃进说。

经济发展、同居宽容……

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延迟结婚”

经济原因对“延迟结婚”的选择产生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原因,红星新闻记者检索2020年、2021年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的分地区年末人口数、结婚登记对数,计算出各地结婚率后与各地GDP数据比较发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结婚率低的情形,但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和结婚率并无显性关联。

2020年、2021年西藏、青海、贵州、安徽均位列结婚率最高的前4名,而浙江、上海两地则连续2年位列结婚率低的前2名。虽然这一信息符合经济较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结婚率高的认知,但并非整体规律。北京、江苏、天津等GDP较高地区的结婚率在总体排序中并无规律,GDP较高的天津结婚率也较高,而GDP较低的辽宁、河北结婚率也低。

日本平均结婚年龄调查,日本30岁结婚年龄很大吗(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