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最终结局,斯洛伐克真实现状

首页 > 国际 > 作者:YD1662023-04-21 17:38:20

▲斯拉夫人的迁移路线以及建立的国家图。其中西斯拉夫人在波西米亚(西部)和摩拉维亚(东部)建立了大摩拉维亚公国,即今天的捷克斯洛伐克原型

公元830年,西斯拉夫人首领莫伊米尔在这里建立了大摩拉维亚公国。其中该公国西部(波西米亚地区)四周山岚环抱,东部和北部依山,南部则为平原。

大摩拉维亚公国期间,斯拉夫语的书写体系得到了完善,奠定了今天的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的基础。

斯洛伐克最终结局,斯洛伐克真实现状(5)

▲大摩拉维亚公国(830-906),包括了今天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境内

但是,大摩拉维亚公国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东部的蛮族马扎尔人的威胁。公元8世纪初,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居住在乌拉尔山一带的游牧民族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祖先)为了寻找更好的牧场开始西迁。

西迁过程中,马扎尔人同大摩拉维亚公国发生了多次战争。公元906年,大摩拉维亚公国东部(今日斯洛伐克地区)被马扎尔人占领,成为了匈牙利的殖民地。东部地区沦陷后,大摩拉维亚公国解体。

斯洛伐克最终结局,斯洛伐克真实现状(6)

▲马扎尔人的西迁路线

公国解体后,贵族普热美斯家族在西部的布拉格成立了捷克公国。公元1212年,捷克公国上升为波西米亚王国。虽然捷克抵挡住了匈牙利人的入侵,但国小民弱的捷克还是难逃数次被吞并的命运。

公元1526年,哈布斯堡王朝吞并了波西米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沦为了哈布斯堡王朝(主要居民是德意志人)的铁蹄之下,丧失了自己独立的地位。

19世纪,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推行的自由主义和民族平等的冲击下,各地反哈布斯堡统治的活动日益活跃。奥地利在对外战争的频频失利,让境内的民族矛盾日趋尖锐。

为缓解民族矛盾,尤其是德意志人与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的矛盾,以及在德意志统一战争中的失败。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贵族达成妥协,成立了由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主导的二元帝国。

在奥匈帝国内部,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占据统治地位。其他包括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内的少数民族依然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斯洛伐克最终结局,斯洛伐克真实现状(7)

▲奥匈帝国民族组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属西斯拉夫人,语言相近历史遭遇又相似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意识到要想反抗奥匈帝国的民族压迫,仅凭借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两个民族必须团结起来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反抗共同的敌人。

一战期间,奥匈帝国的节节败退坚定了两个民族建立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信心。1918年10月18日,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发表了《华盛顿宣言》,10天后,一个崭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正式诞生。


二、聚少离多为分离埋下隐患

捷克与斯洛伐克的人种和语言差异非常小。两处居民的祖先都是西斯拉夫人。在面对奥匈帝国时期,双方同仇敌忾。然而,由于历史上的聚少离多,也造成了两个地区的隔阂。

捷克和斯洛伐克之间分歧要从14-15世纪的欧洲大分流说起。在西欧,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东欧,统治者为了加强产出控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在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由于捷克受德意志文化的影响,城市经济发达。而斯洛伐克受匈牙利的影响,则成为了农业地区。

即便都归于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这种区别依然没有改变。在奥地利境内的捷克由于是矿产资源丰富,成为了帝国的工业中心。当时全帝国的工业产品,80%来自捷克。

斯洛伐克最终结局,斯洛伐克真实现状(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