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是“春城”,哈尔滨是“冰城”,广州是“花城”,都是因为有着鲜明的特点。而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肯定是有原因的,这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明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这是荷兰的特点,也是在告诉我们荷兰的牧场之多;“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在告诉我们草原多,牛也多。像这样的情况还有:
还是“低地中的一条条运河”,只不过这里换成了“成群的骏马”。
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这些都是“牧场之国”的表现。
在上课初始阶段,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课文中的语言,对“牧场之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牧场之国的情趣如果“牧场之国”仅仅是运河多、草原广阔、牛多、马多、牛羊鸡多,那牧场之国就太没有趣味了。
这里的牛,花纹特别,有趣;这里的牛会思考,特别专注;这里的牛仪态端庄,有趣;这里的老牛好似家长,很威严……上课时,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朗读,通过比较,体会到牧场之国的有趣。同样的思路,也适合下面的两个自然段。
体会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乐趣也许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牧场之国的宁静才是作者最向往的生活。这里我们可以联系作者,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就能理解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期盼。
就像泡泡语中所说,我们分明能体会到荷兰的宁静之美。在这里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我们要清楚还有动态描写,但更重要的是动态描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静态之美。我们除了,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尝试把动态描写去掉,然后对比阅读,以此体会静态之美。
关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连续出现了多次,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之外,我们还要清醒的意识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自己的祖国遭到严重的破坏以后,作者找不到一个身体和心灵的栖身之所,而美丽和宁静的荷兰,给了作者内心无限的慰藉,有向往,此时的荷兰更是一个疲惫的身躯和脆弱的心灵的安身之所。
以上的这些分析,都是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对文中的语文现象做了一个小小的梳理。实际上,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的完整过程。不过,从课堂细节的角度来看,我们还需要仔细的设计,呈现出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教学目标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