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突厥人、英国人等入侵者轮番踏上印度的土地,而正是伴随着这一次次入侵使印度的种姓制越来越深化:新来的统治者往往与原来的高种姓阶层合作统治这片土地,从而避免自己被在人数上占优势的低种姓阶层所同化或颠覆。种姓制就这样在印度延续了三千多年。种姓制看起来是如此根深蒂固,那么当真就没人试图反抗吗?事实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印度。
种姓制在印度的的确确是根深蒂固,然而在印度历史上反种姓制的呼声也从未停止,有的种姓制反对者甚至本身就出自于高种姓阶层:出身刹帝利阶层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就以自己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对种姓制提出尖锐的批评。公元前4世纪的难陀王朝以及后来的孔雀王朝都大力提倡乔达摩·悉达多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这两个王朝的开国之君一个是王室的理发师,一个是为王室饲养孔雀的奴隶。
也许正因为这两个王朝的君主本身就出自低种姓,所以他们大力倡导众生平等的观念,然而孔雀王朝灭亡后维护种姓制的势力卷土重来。在种姓制的束缚下人们尊重的并不是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知识阶层,而是生来就居于高种姓的人士。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作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双料博士学位的达利特人在回到印度后所感受到了却依然只有歧视。
安贝德卡尔发现:在印度达利特人不能自由选择职业和自由恋爱,不能和高种姓的人待在同一间房子,甚至不能踩到高种姓人的影子,因为那会玷污高贵者的纯洁。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后的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任命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为自己的司法部长并责成他起草印度宪法,这位印度宪法之父以宪法的形式否定了种姓制在印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