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茶画100幅,画一幅茶诗和茶画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7 02:47:43

纵观中国画史,以茶入画者不乏其人。唐以前的茶画作品鲜见于世,唐以后至宋元明清,茶画作品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元明清三朝,茶画艺术日盛。

诸如唐代的《调琴啜茗图卷》(据考此卷是现有史册中与茶有关的最早绘画作品)张萱的《烹茶仕女图》,周昉的《烹茶图》;宋代周文矩的《煎茶图》,刘松年的《卢仝煮茶图》,王齐翰的《陆羽煎茶图》;元赵孟頫的《斗茶图》,史文卿的《煮茶图》,冯璧的《东坡海南烹茶图》;明唐寅的《事茗图》,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丁云鹏的《玉川烹茶图》;清代四王,扬州八怪等画坛巨擘,都有与茶有关的作品问世。总之尽我所能,遍览群书、画集,我对古代茶画艺术作品作了一番大致的考究;在品味古人笔墨气韵的同时,也不乏遗憾,因为几乎所有的目所能及的古代茶画作品中,(清代作品除外)都是在直白地表述一个喝茶的情景、一个喝茶的事件而已,他们追求的是在“参造化”之下的“气韵生动”,是古人探求自然法则之后地尽情渲泻与描摹,他们忽略的是茶所承载的更加深层次的内质的东西,只能是“茶事画”而已。然而这恰恰就是中国茶画艺术的历史,一个几乎没有精神支配的茶画历史;诚然这也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在自觉不自觉中束缚了茶画艺术的发展。值的庆幸的是,正是这些古贤大擘妙手丹青的开山之笔,才为后世晚辈架构了一个茶画艺术的天!这足以让后来者诚心唱颂!

自魏晋时代起,画学先贤们就把“气韵生动”列为中国画的终极目标;然而“气韵生动”所代表的是笔墨意义上的“气韵生动”,是画家对大自然探知与心追手摹以后感性与理性的直白与渲泻,只能是中国画表向意义的陈述,是对人物、景物诗化的照本宣科而已,最起码是一种有缺欠的抒情描绘。古人去矣,茶画犹在;茶画赋于我们后来人的是怎样的一种责任,值得苦思。“气韵生动”之于普通意义上的中国画,至今仍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然而茶画艺术是哲理性了的中国画,是“茶化”了的中国画,“气韵生动”固然重要,但仅以“气韵生动”等古代法则强加给茶画,并以此来评价茶画艺术的高低品位,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她是“茶” 画,一个“茶”字冠之,其评判准则便大相径庭了。

茶画艺术,顾名思义就是“茶”化了的中国画艺术,“人在草木间”构成了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字“茶”,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艺术信息、美学信息等,岂能用一个“茶”字所能言尽。“茶称瑞草魁”,茶这一人间“瑞草”得天地之甘露,咀人文之精华,涵乾坤之灵性,育民族之魂魄;由茶而生的茶文化依附于华夏文明的历史方舟,沿着漫漫历史长河漂流而来,从单薄走向厚重,从幼雅走向成熟,经过无数代的积淀,终于成为一种风格彰显的文化载体,她几乎亲历了华夏古国的沧桑巨变,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深情结。这就是茶,面对一瓯凝结着如此重负的茶,你的画笔将如何与你的宣纸对白?一瓯清茗,轻啜入口涤荡尘腹的同时,作为致力于茶画艺术的探索者,你将如何面对她?“茶画”之不易,就是因为她是“茶画”。所以一个真正致力于茶画艺术研究的画家,应在继承古代“茶事画”的基础上,借古开今,努力探索茶画艺术的美学根源,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博大内蕴,通晓茶文化与姊妹文化的关系,才能有资格称为茶画艺术家,才能不负一杯清茗的润泽。

茶汤渐沸,一杯清茗在手,古琴依然在耳,书香、墨香、茶香充盈书斋,竹风破窗而入,又增些静气,遂净手燃香,敬于先师孔圣像前,铺下宣纸,精调水墨,胸中一片茶境,成就一幅茶画。

哲理茶画100幅,画一幅茶诗和茶画(1)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摹本;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北宋摹本

阎立本,唐代早期画家,擅长画人物肖像和人物故事画。

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不仅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而且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该画描绘了唐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的史事。古籍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同当时名士谢安等41人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当时王羲之用绢纸、鼠须笔作兰亭序,计28行,324字,世称兰亭帖。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唐贞观年间,太宗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一天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荐:监察御史萧翼,此人有才有谋,由他出面定能取回兰亭序,太宗立即召见萧翼,萧翼建议自己装扮成普通人,带上王羲之杂贴几幅,慢慢接近辨才,可望成功。太宗同意后便照此计划行事,骗得辨才好感和信任后,在谈论王羲之书法的过程中,辨才拿出了兰亭序,萧翼故意说此字不一定是真货,辨才不再将兰亭序藏在梁上,随便放在几上,一天趁辨才离家后,萧翼借故到辨才家取得兰亭序,后萧翼以御史身份召见辨才,辨才恍然大悟,知道受骗但已恨晚,萧翼得兰亭序后回到长安,太宗予以重赏。

哲理茶画100幅,画一幅茶诗和茶画(2)

周昉:调琴啜茗图卷(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周昉,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西安人,唐代著名仕女画家。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

画中描绘五个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一女坐在盘石上,正在调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盘,另一女坐在圆凳上,背向外,注视着琴音,作欲饮之态。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画中贵族仕女曲眉丰肌、秾丽多态,反映了唐代尚丰肥的审美观,从画中仕女听琴品茗的姿态也可看出唐代贵族悠闲生活的一个侧面。

哲理茶画100幅,画一幅茶诗和茶画(3)

宫乐图(会茗图)[唐] 绢本设色 纵48.7厘米,横69.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描绘宫廷仕女坐长案娱乐茗饮的盛况。图中12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描绘细腻。

哲理茶画100幅,画一幅茶诗和茶画(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