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三年,李白因受权贵排挤,被朝廷”赐金放还”。对此,乐观的他倒是看得开:安能摧盾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京城没意思,那就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去梁园的路途中,李白在洛阳遇见了杜甫,古代诗歌的高峰,在此形成了历史性的相遇。两人畅谈甚欢后,便一起结伴东行。两人行至汴州,他们又遇到了著名诗人高适。三大巨星相遇,自然少不了诗歌唱和携手同行,高适对于李白的才情早有耳闻,如今见到其本人仪此表非凡,心中更是陡开敬仰。这三人所到之处,尽是畅快交流思想、切磋诗文、登临凭吊、挥毫赋诗,度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岁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必担心世上没有你的知己,只要做出了一番事业,天下还有谁会不认识你呢?
由这句话我们不光能看出高适的政治抱负,还能一窥他对待事业和友情的态度。
高适起初经由他人引荐,于朝廷当官,但没多久,他就觉得受不了了。
因为他讨厌“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生活:长官来了他得迎接,还得看同僚用鞭子打百姓,他感到悲伤,而后愤然离职。
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命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高适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为尽快平息判乱,唐玄宗打算派他的儿子去各地招兵买马。这事遭到了高适的激烈反对。
他发现玄宗的几个儿子早就想造反了。唐玄宗不听,结果高适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天宝15年,镇守江陵的永王李璘叛乱。当时唐玄宗已退位,新上任的唐肃宗李亨听说了高适的劝谏,便召他商讨对策。
高适冷静地分析了江东的形势,结论是永王必败。他的话让唐肃宗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让他主持平定江淮叛乱。
事实证明了高适的远见,面对朝廷的讨伐,永王很快就土崩瓦解,兵败被*。
因为这场功劳,高适受到唐肃宗的重用。他一心为国家效力,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实现了封侯的人生理想。
那么,在高适实现理想的抱负的同时,他的好友李白怎么样了呢?
安史之乱时,李白隐居庐山。永王李璘路过庐山时,盛邀其加入。李白欣然前往,还写了11首诗为永王壮大声势。
读了上文,我们知道,高适此时正接受了肃宗的重托,负责讨伐永王李璘,也就是李白所在的军队。
世事弄人,分别十几年后,高适与李白这对曾经的朋友,却走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双方争斗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永王兵败被*,李白被抓获。
李白得知高适是主帅时,满怀希望地写了首《送张秀才谒高忠诚并序》,即托一个姓张的秀才,帮他把诗转给高适。
然而他的信石沉大海,高适并没有理会。也许你会觉得高适很无情,但其实当他以统帅身份讨伐永王时,李白实际成了他的敌人。
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不能、也不敢因私情救李白出狱。
如果你是高适,你会怎样去做呢?你会选择营救李白还是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