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家长们发现原来代沟不仅在年龄,也是知识上的。
原来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耳熟能详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其中的“衰”字,自己原读“cui”,现在正确答案已经改成“shuai”的读音了。
《回乡偶书》
不仅如此,《山行》诗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xie”,原来我们也是读的“xi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入竹万竿斜”,斜也读“xié”的。呆“ai”板变成了呆“dai”板……
汉字多音字改变读音,真的可行吗?如果汉字因读错的人多,而做了改动,用原本错误的读音代替正确的读音,可不可行?
上学时学渣老被纠正的错误读法,如今都成了正确的,学霸们于是反问道:汉字那么多音字,是不是都要统一成一个读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是不是要都成一“qi”红尘妃子笑了?
朝阳是不是要读成“chao”阳,银行要不要读成银“xing”呢?
单于和单雄信统统改姓单“dan”好不好?
《山行》
学渣在汉字读音这件事上,有一天会因错的人多,也就躺赢了:
那些将绢本说成是“juān”本,“耄耋”读成“毛至”,鸿鹄念成鸿浩的教授们;
还有因为没文化而闹过笑话,曾把“女娲补天"念成“女锅补天",《念奴娇》中的“羽扇纶巾”的"纶"读成了“伦”,“闰土”读成了“闺土”,"沮丧”成"且丧”,
除了"脚裸"变"脚果"还把“莘莘学子”读成“辛辛学子”的,那些读书少的明星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而臀部的臀,很多人都读成了殿部,不仅如此,比如粳米也都做梗米geng,据说99%的人,都会把荨麻疹读错,"四川人生得憨,认字认半边”的俗语,也要变"生得奸"了……
复旦女神陈果
反对者认为,失去一个多音字是小事,但是影响很深远:会不会对传统文字,形成阉割之势?反对者认为读音应该尊重文化传统,保留相应时代的读音,不能把现代的意识形态,强加进去古诗中去,这样会显得不伦不类。
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义,作为汉字是单音节的词,也是一个补充。
多音字可以避免出现说得都听清楚了,但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的情况。也许单字"朝和长"的多音字对联,就没有人能懂是什么意思了。
大多数人觉得做适当的修改可以。但是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古诗词,汉字的读音,还是应该尊重传统。